吳九林:三大跡象值得關注 |
發布日期:2008-8-20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奧運會的開幕并沒有給郵市帶來什么實質性的變化,奧運系列郵品依然不冷不熱,在密集發行的壓力下,絕大部分品種的價格出現了下滑,而市場中其他板塊的表現也大多停滯不前,大盤似乎進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不過,即使如此,投資者還是不能放松對市場大盤的觀察,以便為下一步的投資決策進行必要的準備,這其中,市場近期有三大跡象值得大家關注。
奧運郵品需求趨于飽和
隨著奧運會臨近尾聲,預想中的“奧運熱”并未在郵市中出現,因此,盡管對奧運系列郵品依然有持續的零星需求,但總體而言,想要扭轉這種“冷場”的局面乃至引發新一輪較大力度的奧運行情幾乎已經不太可能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奧林匹克博覽會上所發行的絹質小型張和五個主題日的小型張都幾乎沒有見到什么有效的成交,由此可見,奧運系列郵品在奧運會臨近結束的背景下,其市場需求恐怕已經趨于飽和了。考慮到奧運會閉幕時還將發行“從北京到倫敦”郵票,市場對奧運系列郵品的承受力或將迎來最大的考驗,盡管每一款奧運系列郵品的絕對發行量比一般新郵為少,但規模龐大卻是不爭的事實,對于集郵愛好者而言,是否有必要接受這么多的紀念郵品固然是一個大問題,而對投資者來說,如何選擇、如何參與運作則更會讓人撓頭不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希冀奧運郵品能突然峰回路轉、重新出現大量的收藏和投資需求,簡直難于上青天。
新郵需求一落千丈
不僅奧運郵品需求飽和的跡象愈發明顯,結合今年以來所發行的新郵表現情況來看,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市場對新郵的需求已經一落千丈。奧運系列郵品有極其強大的熱點效應,“頤和園”郵票是近年來少見的大票幅設計精品,“千島湖”在風光連票中同樣可以算是精美不俗,可最終的結局無一例外地是受到了市場的冷落。奧運系列郵品尚能借助于奧運會而“掙扎”一番,可其他2008年新郵的表現卻幾乎都以大幅打折來昭示,即使有一些郵品在發行之初為炒家所看中,搖旗吶喊、拼力一搏,可最終還是慘淡收場。這些都充分說明,目前市場對新郵已經或多或少地出現了排斥情緒。這些年來,新郵的發行問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集郵愛好者在郵政公開窗口買不到新郵,在日常消耗中很難見到新郵的身影,而大量新郵卻又通過或明或暗的方式集中向郵市傾銷,造成嚴重的打折問題,而炒作新郵卻是將市場的資金越炒越少、被套的群體越來越多。客觀來看,新郵雖經減量但仍供大于求是一個問題,但炒作新郵和發行不規范所產生的后果似乎更為嚴重,這種對新郵需求的大幅度減少,從某種意義上或許可以視為市場對新郵發行和運作中種種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無聲抗議”。
“中堅力量”價格企穩
相對的,以小版張、縮量紀念郵資片為主要代表的原市場“中堅力量”近期雖然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但前一階段下跌不止的情況得到了緩解,價格出現了趨穩的跡象,成交量也有所復蘇:2003年小版張整體價格依然處于較高位置,2004年小版張在“國旗國徽”不干膠強勁走勢的帶領下,也有小幅反彈,2005年后的低價小版張出現了一定的成交,而縮量紀念郵資片受到新發品種依然保持低量的積極影響,也似乎有從價格大幅跌落的困境中走出的態勢。結合上面的兩點分析來看,很顯然,在市場資金相對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大盤依然難以擺脫“此消彼漲”的狀況,前一階段由于奧運熱點明顯,資金轉向奧運系列郵品的特點比較明顯,而隨著奧運會的開幕及奧運熱有所降溫,以及奧運系列郵品未能如愿展開行情,市場資金回歸原先“中堅力量”的步伐也在進行中,如果沒有大的意外的話,奧運會后,市場運作的重心依然很有可能向“中堅力量”轉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