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來集郵市場的不景氣,郵票年冊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逐年下降,而且它的市場行情也因為郵票市價的影響而形成了一個怪圈。但在很多集郵愛好者的心目中,郵票年冊所特有的文化內涵是永恒的。為此,有人還呼吁廣大集郵愛好者不應該以集郵市場的冷暖來衡量郵票年冊的經濟價值,而是應該注重 它的文化價值。
眾所周知,每年的12月份,郵票年冊銷售的序幕便會揭開,其銷售的高峰期一般可以持續一兩個月,這個時間段郵票年冊的價格也自然處于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比如,2006年郵票年冊上市之后的表現不錯,在一定程度上吊起了集郵者對2007年郵票年冊的胃口,很多集郵者還對它有一種期待。2007年郵票的面值為135.7元,郵票年冊上市之初的價格就達到了200元,超過了2006年郵票年冊當時180元的價格,從而鼓舞了集郵者的士氣,購買熱情隨之高漲,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風險已在眼前。
2007年郵票年冊上市之初,其價格就一步跨到了200元的高位,而且集郵者此時與賣方討價還價的余地也有限。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整體上的價格被幾套溢價幅度過高的郵票所控制,但這并不是郵票年冊價值的真實體現。正如有郵人所講的,這幾套郵票的價格在郵票年冊中所占比重過大,不平衡的狀態很明顯,一旦這幾套郵票的價格出現明顯松動,就會對郵票年冊的走勢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會讓年冊行情出現逆轉。
后來的結果就證實了這一點。集郵者對去年發行的“鳥巢”小型張寄予了較高的期望,其上市當天的行情就高達36元,還超出了集郵者的想象。而且“鳥巢”小型張在此之后穩步上行的態勢,以及先于其上市的“探月首飛成功”郵票的熱度不減,使2007年郵票年冊價格高高在上得到了有利的兩大支柱。但后來因2007年郵票年冊貨源的陸續增多,以及市場在運行過程中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原本溢價幅度過高的“鳥巢”小型張、“探月首飛成功”郵票等品種成了打壓對象,2007年郵票年冊的價格也隨之逐級回落,成交量的持續萎縮又加速了價格的下滑,惡性循環中的2007年郵票年冊的降溫幅度相當突出,目前已跌至120元。
其實,這種現象絕不僅僅體現在2007年郵票年冊上,其他年份的郵票年冊也是如此。很多郵人認為,今年的郵票年冊也逃不出這個怪圈,所以集郵者應該把郵票年冊的關注點放在其所特有的文化內涵上,而不是以集郵市場的冷暖來衡量郵票年冊的經濟價值,更不應該為了經濟價值進行無謂的炒作。(周鳳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