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也未能將郵市帶出陰影,現在很多人又在熱議郵市的底部和行情問題,在探討郵市未來之路,這些都無可非議,但我認為還應該繼續(xù)全面科學地分析郵市存在的問題或錯誤,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及時修正指導思想及其行為,讓郵市更健康自己更受惠,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今天借空談點筆者的粗淺看法,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認識之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學者就郵票的經濟屬性展開過討論,最終較為一致的認為郵票是一種特殊商品。郵票只是郵資已付的憑證,只有當進入收藏領域開始流通、交換后,才體現自身的商品使用屬性,體現出特殊的文化商品價值。所以說,作為特殊商品的郵票,既具有收藏價值,也具有投資價值,只是價值大小不同而已。而許多人看重和夸大了郵票的經濟價值,也就是投資價值,忽略和輕視其文化、收藏價值,在不顧郵資憑證功能的同時,又按郵資面值為基數去探究和認定郵票收藏投資價值,這很容易造成高估郵票的經濟價值,是認識上的本末倒置。
定位之錯
郵市本應是集郵文化的交流場所,是集藏者拾遺補缺或互通有無的場所,說白了就是一個收藏品市場。而你硬要把它當成純粹的投資市場,當成資本市場,當成期貨市場,要把一個收藏市場當成股市來興辦,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不是中國特色,而是違背經濟規(guī)律的異想天開!過多的理由不再贅述,事實已經反復證明,郵市不是投機俱樂部,更不是賭場,廣大群眾已認清這一點,九七年后就紛紛離開郵市,他們才是真正的專家學者,想再讓他們回來投資(確切應為投機)?不說經濟形勢這么嚴峻,誰有這個召喚力?!還是求真務實為好。
行為之錯
真正的集郵者日趨減少,很大一部分人是打著集郵的幌子,大搞郵品的投機炒作,新郵惡炒不止,郵品成包成捆的倒來倒去,不說郵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就其保管難、買賣繁鎖、兌現難等方面來看,把它作為純投機炒作的選擇就不合適。郵商不積極為集郵者服務,癡迷于郵品屯積炒作,郵市不是實體經濟,是文化服務行業(yè),若參與沒有了服務對象的活動中去,你的營運行為有好結果嗎?要知道以偏概全是不科學的,就不要給人敘說少得可憐的成功案例了。郵政弱化郵票的郵資憑證功能,新郵正常使用不暢,把郵票發(fā)行銷售商業(yè)化,使郵市積重難返。
本想再寫一節(jié)郵市之路,由于時間關系,就說些結論性的話吧。一是郵票、郵市將長時間存在并得到規(guī)范;二是新郵炒作不得人心,不要期望所謂政策性利好;三是郵品收藏將理性發(fā)展,古典精品是熱點及趨勢,不要指望莊家大戶引領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