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郵票發行量快速攀升,與此形成反差的是,集郵市場極度低迷,集郵愛好者隊伍銳減,“2000萬集郵大軍”已成過眼煙云。
國家郵政局為挽救市場,采取了減少新郵發行量、改變郵票結算辦法、改進發行郵票版式、提高郵票發行的科技含量以至銷毀數十億郵票的重大舉措,卻仍然改變不了集郵者不斷減少、郵市日益蕭條的窘境。
中國集郵,路在何方?既是郵政管理部門非常重視的課題,也是郵商、郵票投資者以及廣大集郵愛好者普遍關注的問題。有關人士認為,只有實現價值回歸,才能重振集郵市場。
使用價值的回歸
所謂郵票的價值,可以通過以下關系式來表示:郵票價值=使用價值+投資價值。郵票首先要回歸在郵政通信中的使用價值,而目前我國郵票發行還存在著種種誤區。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紀特郵票的發行量增長太快,嚴重脫離了郵政實際需要,而且一般不在郵局窗口出售,也極少用于通信使用,絕大多數都沉積在市場上,幾乎不見消耗,實際喪失了郵資憑證的功能。
在一些郵政部門的業務處理中,紀特郵票是專門用來集郵的、一些郵政業務不能貼郵票、非本地出售的郵票不準郵寄等錯誤認識及做法還時有發生,許多地區郵局還別出心裁地在郵票背面加蓋印記,以防止其他郵政部門發售的票品流入,國家郵政正式發行的票品,卻不能在郵政通信領域正常流通。這些弊病的存在,是造成我國郵票深度打折狀況長期難以扭轉的原因之一。
再就是郵票面值的設置,應該與郵資的使用相吻合。前些年發行的郵票中,有許多新郵的面值如50元的金箔張、10元、8元的小型張等,在實際郵政通信中屬于哪種類型的郵寄資費,相信不會有很多人清楚。
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郵市上,面值較高的郵票打折情況,比常用面值郵票的折扣往往大出好多倍,面值50元的《香港回歸》金箔張郵折,最低時候更是跌至10元多一點。
近兩年來,國家郵政局提出以“傳播文明,誠信服務,面向市場,健康發展”為集郵業務16字指導方針,取消使用“郵資已付”戳,去年下發了《關于國內包裹納費方式等問題的通知》等,在恢復郵票使用價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投資價值的回歸
為了便于分析,可以列出以下關系式:集郵收藏=集郵文化+集郵經濟;集郵文化=研究(版式、齒孔、紙質、變異)+欣賞(選題、設計、印制、圖案);集郵經濟=經營(集郵公司+個體郵商)+投資(發行量、存世量、需求量)。
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集郵文化促生了集郵經濟繁榮,集郵經濟推動了集郵文化發展。事實已經證明:郵票的價值是推動集郵市場發展,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郵隊伍中來的重要因素。而目前連續多年的郵票深幅打折,正是造成集郵者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沒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收藏品的價值大打折扣,也很少有人會僅僅為了欣賞而花費大量資金購買郵票。
郵政部門有“郵協活動搭臺,集郵經濟唱戲”之說,把集郵業務當作一項創收的拳頭業務,并且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集郵收入從1988年的兩億元猛增至2000年的近百億元。
作為集藏市場特殊商品的郵票,已經成為不少人的投資對象。在我國幾次集郵高潮中,許多票品在炒作中身價倍增,讓集郵者為之瘋狂;許多票品卻又深度打折,使投資者怨聲載道。不少人為了集郵可以增值而加入到集郵的行列,又因為集郵損失了儲金而脫離了集郵隊伍。
業內人士認為,如何做好市場的調控,準確地把握好收集欣賞與投資市場之間的關系,科學地制定發行政策與郵票發行量,促進我國集郵市場繁榮,是郵票發行部門需要特別研究的一個課題。
多管齊下振興郵市
為解決我國1992年至2001年紀特郵票發行量過大、市場供大于求、售價低于面值的問題,國家郵政局于2004年6月開始,用兩個月的時間銷毀了10年間發行的面值總額為30多億元的紀特郵票。除此之外,還采取了8項措施,加強對郵市的管理,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郵票打折現象。
然而,我國集郵市場的局勢仍然嚴峻,舊的打折票沒有完全消失,新的打折票又在郵市露面。如2004年發行的《西氣東輸工程竣工》版票面值15.2元,至今它最高價僅在12.5元左右,最低價只有11.80元,年底發行的賀年郵資片以官方售價的6折在郵市上大量涌現。這些現象說明對違規行為的監管依然存在漏洞。
業內人士認為,要實現使郵票使用價值與投資價值回歸,必須盡快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加快郵政體制改革步伐,郵票發行工作盡快與國際接軌。我國郵票發行部門應該成立一個研究與制定郵票發行的選題、設計及郵票市場運作的專門機構,以便科學地制定郵票發行政策,建立合理的市場機制,防止郵票發行政策搖擺不定,造成市場大起大落;加大郵票發行與經營工作的監管力度,有效杜絕郵市的“炒新”惡疾。
“集郵在于活動,市場在于運作。”有關部門應該掌握集郵市場的經營策略,合理適度進行市場運作,使我國集郵經營和郵市穩步持續發展。郵政部門在集郵經營中也曾經有過成功的運作,對集郵市場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今后如果能適時推出一些人們喜愛及認可的票品,或者有選擇地收購一些以前發行的郵票,組成價格適中且知識性、欣賞性較強的精美專題郵冊(如風光、體育、文學及動植物專集)推向市場,既可以吸引人們喜愛郵票,發展和壯大集郵隊伍,又可以使老票價格上升,促進郵市的發展。 (辛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