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將《乙酉雞》炒成“落湯雞” 謝元宏 |
發布日期:2005-2-20 9:2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莫將《乙酉雞》炒成“落湯雞” 謝元宏
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有供求關系決定的。收藏品的價格根本的取決于存世量?上У氖沁@些被幾千年歷史實踐反復證明且已被多數人所接受的道理,總有不少人在行動上要違背它。郵市里炒新不止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郵政窗口不公開銷售紀特郵票,郵票分成集郵郵票和通訊郵票的條件下,正常的使用消耗和自然保值增值之路被無情封殺。一方面集郵郵票的發行量與存世量將永遠相差無幾,又一方面集郵事業在繼續滑坡、集郵隊伍仍在不斷萎縮,在這種情況下,剛發行的新郵能升值,買了新郵能賺大錢,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靠炒作構建起來的價格是泡沫性的,決不能長久維持,最終只有曲終人散一條路,炒作品種演繹的總是“初熱、狂熱、退溫、沉淪”四步曲老調。曾經瘋狂一時的《甲申猴》大版、小版、贈版也不例外,它們現在不足顛峰期價位1/3的價格,也不具有客觀真實性,其40幾元、28元、17元的成交價,是受著很多套牢者持有的大量籌碼而不想拋售所支撐著。應該認為,一年前發行的《甲申猴》票,真正被集郵者買進收藏的,僅僅是發行量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還在庫房、郵商和投資者手中。
已有跡象表明,《乙酉雞》將重蹈《甲申猴》短線惡炒之覆轍,有人預言《雞》“局”在三四月間,與《猴》票相類似,更有甚者,說《雞》大版將會超過《猴》,可望突破140元,……刮炒《雞》風的理由不少,歸結起來主要說有題材、設計和時機優勢。
不錯,《雞》票確有得天獨厚的題材優勢。遠古時代起,中外各族人民對雞崇敬有加,主要是“雄雞一唱天下白”,一日之計在于晨,晨由雄雞報曉而始。雞在中國被譽為“德禽”,具有五德,頭帶冠者,文也;足縛距者,武也;敵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因為美麗,雞成了塵世的鳳凰;因為威武,雞成為從不怯懦的斗士,在強敵面前,雞決無懼色;雞之仁義,不僅表現在維護雌,老護雛,還在于對人類的貢獻;世界在金雞報曉中拉開新一天的序幕,人生在金雞引吭中書寫新的一頁,雞鳴年年、月月、天天,從不失信。
但是,不管如何,題材優勢和設計優勢,只是諸多因素中的兩個方面,而且就收藏品而言,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還是一個存世量!當今世界,在中國,具有題材優勢和設計優勢的收藏品,何止成千上萬?!集郵品也不例外。1999年在北京舉辦的世界郵展中展出的“毛里求斯舞會封”,有什么題材和設計優勢可言,可為什么價值連成?《香港回歸》金箔張,難道題材和設計優勢不上乘?為什么其120元的發售價,如今僅剩不足30元?上述例舉難道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至于時機優勢。不錯,鑒于全國人大代表提案的壓力和廣大集郵者、用郵者不斷維權的呼聲,相關部門必定要加快改革的力度和速度,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過程,用時不會太短,因為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需要足夠的時間,期望2005年會發生突變是不現實的。
時間邁進了乙酉雞年。新的一年預示著新的開端,新的希望。為了新的開端和新的希望,我們應為新的一年播下新的種子。為了播下新的種子,我們需要拋掉一切無用甚至有害的東西,盡管這樣做是痛苦的。耕耘一片新土地并非易事,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收獲的,不是運氣和不期而遇的奇跡所能帶來的,它需要智慧、耐心、堅韌,尤其需要理智。
雞的文、武、勇、仁、信之五德,我們在郵市的投資理財中,能不能有所借鑒呢?
中國郵幣卡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