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制有利市場 難點有待攻克 許明罡 |
發布日期:2005-2-14 11:5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轉制有利市場 難點有待攻克 許明罡
從今年開始,全國郵政系統將陸續對郵政集郵業務施行體制轉換,成立專業化的集郵公司,實行人、財、物都從原主管的郵政局剝離,實行獨立運營。這一轉制拉開了郵政體制改革的大幕,同時由于這-轉制與集郵業務乃至郵市運行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備受廣大郵市投資者的關注。那么,轉制對郵市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又會存在怎樣的變數呢?
一、轉制是大勢所趨
以往的集郵公司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在一定歷史時期曾經發揮過比較明顯的作用,對中國集郵事業的發展和郵市的初步形成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布場經濟的發展,這種依附于郵政的集郵公司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最主要的就是政企不分違背“三公”原則:集郵公司與郵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集郵業務中常常扮演郵政“代言人”的角色,名為企業,卻無法徹底擺脫與政府的關系,因此形成了“政企不分”的狀況,其利益基本上就代表了郵政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參與郵市投資的普通投資群體而言,就顯然處于一種劣勢之下,因為僅就投資的重要因素原始貨源方面而言,投資者與集郵公司就處在完全不平等的地位上,即使在郵政產令禁止違規銷售郵資票品的情況下,集郵公司依然可以借助于出售集郵品等方式達到銷售的目的,從而有效規避了有關制度,更何況違規現象即使被發現,處罰權依然掌握在與集郵公司有利害關系的郵政手中,事實上形成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壟斷態勢,“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原則根本無從體現,因此吃虧的最終總是郵市和廣大投資者。這種情況不改變,政府部門職能的轉變也就無從談起,更可怕的是,郵市正常的運行秩序將受到極大的沖擊,郵品投資的規律將被完全打破,和諧的市場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事實上,這種弊端已經顯現多時,郵市和投資者所受到的傷害已經顯而易見,如果再任其發展下去,郵市和郵政將面臨“雙敗”的困境,因此,集郵公司轉制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勢所趨。
二、轉制有助于郵市復蘇
從理論上來說,轉制后的集郵公司將徹底脫開與郵政的關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郵品經營和參與郵市運作上應該與郵商和普通投資者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因此,轉制有助于解決長期存在的郵市不公平競爭狀況,有利于構建穩定和諧有序的市場運行模式,市場所面對的不公平競爭所帶來的風險與不利也將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消除,特別是在新郵發行和供應之一環節上,市場將有力地扭轉目前被動的局面,可以說,轉制對于郵市的復蘇將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轉制使得集郵公司固有的優勢瓦解,激勵集郵公司通過規范的經營和有序的市場競爭來為自己謀取利益,這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集郵公司的積極運轉,真正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畢竟在有競爭壓力的情況下企業才會有奮進的動力與方向。另外,貨源壟斷上的優勢喪失后,逼迫集郵公司不得不通過加大從市場吸納郵品的力度來保證自身的正常經營,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郵品的需求量和流轉效率,有助于盤活市場郵品,促進市場流通,為市場進一步邁向正;倪M程“補血”所以,總體來看,集郵公司的轉制是一步有助干激活郵市的妙招。
三、轉制難點將成為焦點
在肯定轉制積極作用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畢竟改革也要面對風險,改革中也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和難點,而這些問題與難點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的話,那么肯定會使轉制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前功盡棄,使轉制流于形式化,這也就是郵市投資者現在還不應過于樂觀的根本原因,這些難點問題包括:一是如何隔絕郵政與集郵公司關聯關系的問題。名義上集郵公司從各級郵政中剝離開來,但是實際上是否真的斷絕了關系現在我們還無法明了,特別是由于郵政與集郵公司那么多年來的特殊利益關系,是否能在短時間內理清斷絕,更多的恐怕還要看郵政和集郵公司的自律了,如果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而出現“藕斷絲連”的情況,那么這種轉制無疑只是形式上的改變,而實質卻依然存在,對郵市的潛在威肋也無法消除;二是如何防止過度炒作的問題。失去了新郵壟斷優勢后的集郵公司,無論開展經營也罷、參與節場運作也好,都必然要在市場中吸納郵品,從積極的一面來看,這有助于郵品的消耗與沉淀,但是卻要防止資金雄厚的集郵公司過度炒作郵品問題的出現,如果正常的吸納嬗變為過度炒作的話,那么對郵市所造成的危害恐怕要比現在的炒作大得多,形成的危害后果也更嚴重。
信息早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