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人套錢 不套思想 陳秀東 |
發布日期:2005-2-10 21:3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套人套錢 不套思想 陳秀東
人,是什么?人是社會的細胞!自主自立自強,思想是導航。走遠走近,走東走西,走對走錯,都是思想在指導。
一場郵災,誰在郵市沒被套?套人套錢都尋常;套住思想就難解套。套人套錢又套思想,要解套人,解套錢就困難了。套人套錢不套思想,才能從容、豁達進入未來。要解套人,必先解套思想,才能解套人,再解套錢,取回利息。大取小取,決定于自己的才干和識見。沒有被套的反思,怎能進入未知世界,看清市場真面目。
多少年來,與市場相關的誰沒有被套?!郵政沒有被套嗎?莊家沒有被套嗎?炒家沒有被套嗎?投資者沒有被套嗎?集郵者沒有被套嗎?
俗話說:覆巢之下無完卵。是不是大家都被套了就解脫了?不!更讓人痛心。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對八兩,注定不會有出息。從現在起,換種思路,迎接機會。因為,在一個沒有贏家的市場,散的是人氣,而不是機會的滅亡。做好準備,迎接機會吧。
郵政套得最深——“郵政套的是國家的,職能者自己又不損失一分錢!”誰不懂得這個道理?請問:國家是誰的?!中國:是中國人的!正因為職能者套了國家郵政——在此,我無意為職能者開脫,但作為一個還沒有失去公民良知的人,才因此有資格在憲法賦予的權利薦言。如果郵政職能者套的是自己的錢,只要不造成惡果,影響他人,誰也沒有資格指著其鼻尖數落的權利。這才是拿了納稅人薪俸不辦正事的后果。郵政被套的是形象和信譽。盡管是上一屆留下的,卻要繼位者還債,即解除困繞集郵的死結。所以說套得最深的是郵政。繼位者不能解開卸位者套在郵政形象和信譽上打折票死結的話,失去的便是郵人期待的信任,背負的便是人性的和情愫上的債了。因為消費郵票的都是在支援郵政的建設和發展。
作為市場的一種生態,盡管人們多半不清楚誰是莊家(王國強先生是打破暗莊格局的人),莊家是客觀存在的。莊家被套的是莽撞。不僅未能給自己帶來好的預期,也掀倒了一片又一片的信莊者。經過這么多年的教訓后,應該調整策略,力求長遠。
炒家被套的是自不量力,不識時務。在整個郵市都不景氣的情況下,短期行為,打一槍換個地方,在意識上沒有解決培育市場的問題——不說也罷。
投資者被套的是盲目和急功近利,以致事與愿違——欲說還休。
集郵者被套的是興趣和情感的凍結,以致正是機會時躊躇起來。此也適合投資者。最冤的就是集郵者,惹誰礙誰了?年年從郵政“適度從緊”和“負責任”發行預訂來的郵票,居然也賠錢。真得問問惹誰礙誰了?!這也是郵政職能者在集郵失誤中難辭其咎最無爭議,又最站不住腳,道義上都說不過去,應該受到聲討和譴責的行為——一聲嘆息!
若大一個中國集郵基業,看不到沒有被傷害的軀體。這才是我們值得深思,加以總結,或可以利用的條件。它受傷于一種思維模式。只是一種思維模式:炒新!一方面,人們嘴上說著,老郵價賤,不值錢。另一方面,新郵虛高,浮腫得厲害。還沒有問世,只是公布了發行時間,就在郵市出現了3倍5倍,甚至更高的期貨價,被當作機會和好東西。只可憐新郵不長。
放眼望去,由新郵造成的如此這般的惡果,是福兮?禍兮?機會兮?災難兮?
新郵和老郵的這種現象,象不象大清國的長辮子困擾人。
中國郵幣卡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