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猴”怪事!!![許少懷zt]作者:許少懷zt
《中國消費者報》頭版頭條報道“黃猴”
今天,《中國消費者報》頭版頭條報道了“黃猴”怪事,請看:
整包“黃猴”贈票溜進郵票市場
--------------------------------------------------------------------------------
中國消費者報 萬曉東 【2005-02-07 11:19:51】
2月1日,2005年乙酉雞贈品郵票正式發行,這是我國發行的第二枚贈品郵票。正當這枚郵品火熱發行之時,我國首枚贈品郵票甲申猴小版張(俗稱“黃猴”)卻出現了怪事兒——
贈票,顧名思義是用來贈送而非出售的郵票。2004年初,國家郵政局為鼓勵集郵愛好者預訂2004年全年紀、特郵票(以下簡稱年票),每套郵票附贈“黃猴”一張。作為首枚贈品郵票,“黃猴”的出現,立即引起預訂戶濃厚興趣。但國家郵政局對此有明確規定,每人限訂5套年票。因此,每名預訂戶最多只能得到5張“黃猴”。然而,近日,有消費者向本報反映,郵票市場上正在銷售大量整包“黃猴”,這些郵票未打開包裝,每包200張。
“黃猴”是在郵政部門能夠使用的正規郵品,有嚴格的發行渠道,出現在市場上的只能是預訂戶自己的零散郵票,整包郵票怎么會流入市場?
郵商:有人在違規放貨
2月1日,本報記者來到中國最大的郵市北京馬甸郵幣卡市場。
一番尋找之后,記者發現確有零散“黃猴”出售,但并未發現整包“黃猴”。詢問一名郵商,他沒好氣地表示:“沒有,沒事炒點正規郵票多好。”顯然,他對整包“黃猴”流入市場表示不滿。通過進一步交談,當得知記者是要了解“黃猴”問題時,他馬上來了精神,“你是記者?市場上整包‘黃猴’多了,一定要調查一下。郵局發給預訂戶時肯定要拆包,整包的怎么會出現?估計是有人在違規放貨。”他坦言,銷售“黃猴”有很大利潤,但作為郵市從業者,他更希望郵票市場能規范有序地發展,不想看到一些所謂有“門路”的人毀了市場。周圍的幾名攤主也聚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表達心中的不滿,很多人從柜臺里拿出了整包的“黃猴”。記者細數了一下,共12包。
這12包“黃猴”均用塑料薄膜密封,薄膜內的包裝紙上寫著“甲申年特種郵票”,其中有兩包上面印有編號,分別為:000229B、000440G,而另外幾包編號處的紙張被摳掉。郵商們告訴記者,通過編號能查出是哪里放出的貨,摳掉編號說明放貨人在隱藏自己的信息。他們向記者透露,違規放出的“黃猴”不僅限于整包的,有很多零散的“黃猴”也是通過非正規渠道而來,因為有些放貨人為逃脫追查,將幾包郵票拆開,像洗撲克牌一樣將它們洗在一起,再拋向市場。
記者在柜臺里發現,很多其他整包的郵票編號處都被摳掉。郵商們說,違規放貨不只“黃猴”一種,幾乎所有的郵票都存在違規放貨現象。其實,每個單枚郵票上都有編號,但市場監管人員一般是從包裝紙上的編號追查郵票的來源地,摳掉編號后,違規放貨人就能逃脫追查,導致郵票市場越來越混亂。
郵市評論人:集郵公司在搗鬼
郵商的反感讓人覺得意外,既然問題不是出在郵商環節,這么多“黃猴”是怎么流入郵市的?
郵市評論人苗一葉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說,國家郵政局明令只贈不賣的“黃猴”大量整包地現身郵市,單憑郵商的能力無法辦到,重要的來源地可能是各地的集郵公司。
他說,年票預訂戶年末才能得到全套的郵票,而“黃猴”年初就按年票預訂量分配到各集郵公司。按說,收到這些郵票后應當封存,但有些公司趁著發行初期價格暴漲的時期,將“黃猴”拋向市場,等價格回落后再回購發給預訂戶,一番炒作后,能得到大量收入。更有些大膽的公司直接截留了預訂戶的票源,然后以各種理由推遲發放“黃猴”,以至于到現在還有一些預訂戶沒有拿到贈票。還有一種情況是集郵公司謊報預訂人數,如此一來就能多得到“黃猴”,他們將多余的“黃猴”高價拋向市場,收入當然不菲。
郵市評論人鐘汝民也向記者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按照國家規定,每個預訂戶最多只能預訂5套年票,但有的預訂大戶通過各種關系,能夠從集郵公司預訂幾百甚至上千套年票。有些大戶為了周轉資金,在發行后不久,人為抬高價格,然后趁機將其賣掉,獲利了結。有些集郵公司,在給大戶預訂郵票時,作為多給預訂年票的條件,克扣了一定數量的“黃猴”,然后拋售到市場為個人贏利,市場上自然有了大量整包“黃猴”出售。
此外他認為,沒有公布“黃猴”的發行量,也是造成整包出現在市場上的原因。按照規定,正規郵品應當公布發行量,“黃猴”應當按年票預訂量印制,而它的發行量始終沒有公布,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黃猴”的發行量超過了年票預訂量,超出部分可能流入了市場。
贈票入市會造成國家資產大量流失
談到這種現象的危害,鐘汝民說,“黃猴”是集郵公司免費從郵政票品管理部門取得的郵票,所以拿到第一手貨源的人在郵票市場上出售會獲得暴利,而國家郵政不會得到一分錢。同時,由于“黃猴”是有面值的正規郵票,可以在郵政部門使用,因此會造成國家資產大量流失。
他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整包“黃猴”現身市場的現象從側面反映出郵政系統管理存在問題。近年來,一些地方集郵公司違規操作現象時有發生,郵品打折現象日益嚴重,造成集郵愛好者數量連年減少。主管部門多次試圖改變這種狀態,但對違規公司查處力度不大,違規現象屢禁不止。主管部門應以此為突破口,深化改革,嚴肅紀律,逐步凈化郵票市場。
記者電話聯系了河北、北京、天津等地郵政局的票品管理處,有關人士均表示郵票市場內的郵品來自全國,他們只管理轄區內的郵品發行,且轄區內郵品發行渠道嚴格規范。
近日,乙酉雞贈品郵票已經正式發行,市場上又形成了一股炒“贈送雞”的熱潮。鐘汝民等郵市評論人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管理,不要讓“贈送雞”重蹈“黃猴”覆轍。
[鐘汝民按] 萬曉東是中國消費者報社的知名記者,非常有正義感,我在北京得到了他的很大幫助。他以前關于包裹不讓貼用郵票的文章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響,促使了國家郵政局出臺了(2003)406號文件。這次,他在報社領導的支持下,準備利用特快專遞官司這條線索,對我國目前集郵、郵市以及郵票管理和發行使用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作全方位的報道,力爭揭開一些黑幕(有幾家報紙也有此愿望)。在這里,希望大家給他提供各種新聞線索和事例,發送的他的電子郵箱:
wxd315@sina.com
目前,許多地方仍然采取種種借口,拒絕包裹貼用郵票,阻止國家郵政局的(2003)406號文件的執行。希望全國各地的郵友到當地的郵局看一看,如果寄包裹仍然不讓用郵票,請大家用郵票寄一次包裹,把時間、地點、整個過程和郵局采用的借口詳細記錄下來,發送給萬記者,在這方面來個綜合報道。由于各地郵局普遍對包裹可以貼用郵票采取不宣傳、不支持的態度,絕大多數消費者不知道這個規定,郵票的消耗在這方面十分有限。希望通過這方面新聞媒體的報道,讓更多的人知道406號文件的內容,同時給拒絕貼用郵票的郵局以社會壓力,改變他們的做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拜托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