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小版張、奧運系列郵品在投資者心目中像"公主"的話,那么特種郵資片板塊顯然就是"丑小鴨"了。隨著郵市強弱分化跡象越來越明顯,特種郵資片如今的處境甚至可以說連紀念郵資封片都不如。
不可否認特種郵資片板塊目前的頹勢,畢竟這是事實。但如果投資者有心去留意一下該板塊的話,我們或許能夠發覺它有"韜光養晦"、以退為進的一面。
已從谷底浮出
盡管近期特種郵資片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行情,但綜合種種跡象來看,該板塊整體事實上已經走出了谷底。
首先是多次出現個郵行情。從《傅抱石作品選》到《二十四節氣》,近年來特種郵資片板塊在大盤并不太強勢的背景下,依然冒出了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既說明特種郵資片依然有一定的投資群體和資金予以關注,也說明了其在整個市場
中的地位與影響力有所修復,同時也證明了無論是強勢還是弱勢板塊,只要有投資機會的品種,市場肯定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基本的投資原理。
其次是整體價位明顯回升。在悄無聲息中,特種郵資片板塊近年來其實已經實現了整體價格的反彈,只是由于缺乏更多的關注,才使得這種價格反彈沒有引起更多投資者的重視。比如《梅蘭芳舞臺藝術》,從低點時的18元,回升到了現在的30元左右,累計漲幅達到了67%;而類似《高山花卉》、《山茶花》這樣一些發行量較大、長期處于打折境地的低價位品種,也出現了價格的回暖,這說明少數熱點品種的行情并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這些品種與整個板塊其實是產生了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有了熱點引領,板塊才能逐漸為投資者所認識,也能吸引投資資金的參與。而整個板塊的回暖又為熱點品種繼續保持上升態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特種郵資片這種整體回升的狀態,已經被一些投資者所洞悉,因此在一些交易類網站上也出現了特種郵資片專區和專題行情報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特種郵資片在市場中的影響力。
不足之處有待解決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多少可以看出特種郵資片板塊一定的投資潛力。但之所以潛力沒有轉化為現實的表現,除了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場低迷的影響之外,它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
首先是發行比較凌亂。無論是發行間隔還是體例、選題方面,多少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一會兒是多枚成套,一會兒是單枚成套,一會兒分AB組,一會兒又不分,各套之間的發行間隔時間又拉得比較長。所謂"趁熱打鐵",有時候剛靠一兩個品種使整個板塊預熱了一下,卻又由于長時間沒有新品種發行,而失去了有力的后續支撐,熱度也就漸漸冷了下來。
其次是交易便捷性不夠。投資市場非常注重交易的便捷性,相對于整封的小型張、單枚成套居多的紀念郵資片而言,類似特種郵資片和風光郵資片這些多枚成套的品種,在交易中確實存在著一定的不便,不太符合一些投資者的要求。當然,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如《傅抱石作品選》和《南開大學》兩個品種采用單枚形式后,立即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也出現了一定的行情。這說明,在題材有一定優勢的情況下,如果能切實解決發行凌亂和交易便捷性的問題,特種郵資片板塊的投資效應和吸引力還是值得期待的。
定位處于守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特種郵資片板塊本身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政策調整和發行探索卻在緩慢而又艱難地前行,其市場地位和影響力雖然還無法與強勢板塊相抗衡,但已經處于弱勢板塊的前沿。
具體來看,盡管價格有一定幅度的回升,但總體偏低的情況依然存在,可預期的空間還是比較可觀,整體定位還處于"守勢"。但尋求突破的跡象已經有所顯現,如果能遇到好的機會,比如市場較大力度行情的產生,不僅其中的熱點品種有可能再度受到追捧,而且整個板塊向上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
□ 許明罡 上海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