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還會有行情嗎?有這種想法的投資者、集郵者、市場郵商不在少數,尤其是大家期盼的奧運行情不僅沒來,而且郵票各版塊普遍的跌落至三年前的價位,殘酷的市場與投資者良好的愿望和滿腔的熱情都被現實擊潰,難怪會有這種無奈的呼喚!郵市,還會有行情嗎?
自從1997年第三次郵市大潮以來,至今還沒有暴發真正的郵市行情。11年中雖說有過間斷反彈和熱點炒作,都不是真正的市場行情。真正的行情必須有廣泛的社會群體參加,并且有誘人的賺錢效應和值得投資的大環境。所以說,第四次郵市行情根本還沒有來,也就不存在還會有行情的疑問了。
不可否認,2005年郵政體制改革以及前后兩次的銷毀近百億的庫存積壓郵票,喚起了人們對郵市再次復蘇的希望,近幾年間再次投資郵市的不在少數,既有主力也有散戶,國家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經濟環境的逐漸升溫,再加上國內通貨膨脹壓力,都觸發了資本市場敏感的神經,國內各社會財團紛紛尋覓在中國投資的渠道和方向,由此拉開了中國資本投資的序幕和運作。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政治和經濟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入,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呈逐年上升的發展勢頭,國強民富,城鄉差別縮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截止2007年3季度,中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的余額已經突破了17萬億。較之1996年底的中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萬億元增加了13萬億,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績的真實寫照,這是資本市場投資與運作的前提條件。近些年國內物價的飚升,加速了城鄉居民的消費,人們在物質條件全面改善的情況下加快了精神文化領域的需求,從而促進了郵幣卡收藏市場的需求與發展,這是經濟大環境下社會需求發生轉換的條件與途徑,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必將帶動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的全面提升,由此帶動市場商品經濟的大繁榮與大需求。
在如此大好的大環境下,為什么中國郵市還沒有繁榮起來呢?這里面有值得研討的原因。首先,郵票作為收藏技資的前提是自然消耗后的保值與增值,集郵文化與其他藝術文化同樣是有成本與價值的,只不過郵票是由國家發行的具有貨幣功能的特殊商品與特殊文化,郵票所體現的內容涵蓋了我國方方面面的歷史與成就,內容之豐富,題材之廣泛,選題之嚴謹,印刷之精美,無不展示了祖國的地大物博與方寸世界的無限魅力。
國家郵政作為郵票的發行管理部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也充分利用了手中權力,不僅不把紀特郵票放在郵政窗口敞開銷售和使用,千方百計、變換花樣把紀特郵票作為壟斷商品銷售,尤其是利用2005年郵政體制改革及群眾對郵市即將復蘇的渴望,集郵公司與京滬兩大郵市的個別郵商,伺機炒作新郵,制造市場熱點,郵市熱點的燃燒加大了某些人對市場行情的夢想,并參與到炒作新郵行列之中,造成一批新的套牢盤。
郵票貶值,郵市低迷,郵票打折的根源都知道在國家郵政體制方面,紀特郵票使用性質的扭曲,成了中國集郵總公司壟斷經銷的金飯碗,也是滋生郵政行業貪官和腐敗的溫床。針對郵政主管部門的不作為和集郵公司肆虐的壟斷發行和炒作新郵,多少年來,圍繞郵票深幅打折、紀特郵票不放在郵政窗口敞開銷售和廣泛使用、長期杜絕和阻撓消費者自帶郵票使用、大額郵票不補找換零等霸道的行業欺詐消費者行為,廣大群眾自發的維權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大大小小的維權行動從沒有間斷,其目的,就是要求國家郵政放開郵票在業務窗口的銷售與使用,要求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展開多種形式的經營方式,促使郵票的正常便用和方便群眾的消費方式。同時要加強對行業的監管,嚴格整治集郵公司的違規和腐敗行為。
這輪郵市行情周期拖入明年就是12年了,之所以周期這么久,最重要的根源還在于郵票發行體制,郵票不敞開銷售,郵票不使用,不消耗,郵票的收藏價值就無從談起,郵市也就不可能充滿活力,也就不可能吸引社會資金投資郵票,也就不可能泛起郵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