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年新郵縮量,例如小版發行量在四十萬以內,那么,市場中人目前采取的對策必然是:一,清除現有倉位 ,然后,暫時或者永遠地離開集郵市場。二,清除現有倉位,預備在來年新郵中投機一把,繼續火中取栗,猴子掰包谷的游戲。相反,明年新郵增量,例如小版發行量在一百萬以上,那么,市場中人目前采取的對策必然是:守住原有倉位,甚至增持今、去年以及以前的老郵。
故,目前所有所謂利好,比如什么銷毀啊、調價啊、郵票恢復其理所當然的使用價值啊等,都不如新郵的減量或者增量對市場的效應來得更直接。
結論:05新郵減量,郵市必跌;05新郵增量,郵市必漲,就是這么簡單。其他任何利好或者利空措施都不能對此有大的改變。
至于,郵票發行的過多過濫,其實,并非郵票市場萎靡的根本原因。郵票發行量的大對市場的損害只與郵政對郵票的原有使用功能的限制發生關系。這一點,從我國歷史上----如文革郵票發行量與價值的關系,以及當今很多國家新郵量與價格的關系中不難找到答案。
市場中總有一些人對郵票發行量與市場的興衰的關系在進行著搗糨糊的活動。這些人也分兩種,一種是真糊涂型,他們始終不明白郵票發行量與存世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還一種是真明白而假糊涂型,他們實際完全明白郵票的發行量對市場究竟意味著什么。可是,他們故意瞎詐唬,以達到其渾水摸魚的目的。比如說,一種人現在空倉了,他現在叫郵票要跌,并將現在郵票的下跌歸罪于郵票的發行量過大過濫----這聽起來是多么地正義與合理,實際在“王顧左右而言它”,待到新郵減量,因為比價關系原來的郵票自然只有下跌的份,這樣,空倉者便達到了低位揀便宜的目的了。
幾個月前,我有一篇《為新郵發行增量叫好》的文章,遭到少數人的質疑,尤其有幸多次成為一位“名人”揶揄的口實。我不知道這位“名人”也是否真假糊涂人,反正我也懶得理會。這里,順便提及一下,我的意思也很明確,對這樣的“名人”我的確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
此外,新郵縮量,是郵市炒新必備的條件與土壤。所以,一些郵政腐敗分子與部分郵商也是借口振興郵市而叫囂新郵發行量宜減不宜增的拉拉隊中的主力隊員的。
最后,不管郵政當權者是真糊涂,還是假糊涂也好,在此郵市低迷已經七年,郵人與市場再也經不起折騰之際,還望你們再也必須放棄以新郵減量而打壓市場的殘酷行經。你們記住了,借新郵減量而啟動市場只能是適得其反。郵票的消耗主要在于使用而不在投資與收藏市場這里,你們也千萬不要搞錯了對象與地方,不斷地重復南轅北轍的故事了。
作者: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