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卡市場的系統思考 |
發布日期:2004-10-3 16:4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郵幣卡市場的系統思考 苗一葉
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郵票上漲下跌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每個人都能找出一大堆,管理層能指出市場的很多問題,市場參與者更是牢騷滿腔滿腹,集郵愛好者口吐黃連,也是苦不堪言,公說公有理,婆說她的對,但行情低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以各自的立場片面地看問題就不容易發現問題所在,管理者認為是在盡力滿足市場需求,說量大,減了,郵票不好看,加邊框邊飾了,大版不好炒,改有大有小了,要求多,發個性化,讓你自己上郵票了。郵商也納悶,低價,打折買的郵票,不說賺錢,賠錢賣也沒有人要了,認為這是發行政策錯誤,集郵愛好者變了。集郵愛好者的困惑更多,想買的郵票買不到,買到的都打折,還讓人怎么集郵?
局限思考和歸罪于外,缺乏整體思考就不容易發現問題的本質,如果把郵政,市場,集郵愛好者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研究,就比較容易看出問題本質。事實上這三者也是存在于一個相互影響的系統中,郵政、郵票市場和集郵愛好者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賴互相影響的,郵政的的發行政策影響市場的興衰,市場的興衰影響集郵愛好者的興趣和人數,集郵愛好者的喜好影響郵政的發行政策,反過來集郵愛好者的喜好回饋給市場,影響市場的走向,市場的走向回饋給郵政,影響郵政的發行政策,郵政的發行政策又影響到集郵愛好者的喜好,循環往復。值得注意的是在環路中的互相影響是有增強效應的,增強的回饋形成滾雪球的效應,并有一個時間滯延的過程,就如門前棗樹上一只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可能幾天后引起北京的一場沙塵暴。在郵票市場進行的一直就是這種環路增強回饋過程,比如小型張,最低的《梅蘭芳舞臺藝術》2萬枚到三五千萬的小型張發行量極限,最初就是由集郵愛好者喜歡開始的,走的是一條正的增強回饋環,郵人喜歡,市場需求量大,郵政加大發行量,使更多人喜歡,說五干萬的發行量是由一些集郵愛好者喜歡而造成的并不為過。考察最近小型張的增強回饋環,則是從《兜蘭》小型張加印五十萬開始,加印,市場價格下跌,參與人數減少,減量,由于增強回饋環效應,減量五十萬根本不能抵消加印五十萬帶來的影響,到現在減了一千萬以下仍然沒有見到效果,小型張版塊繼續在負的增強回饋環中運行,沒有看到到達極限反過來的跡象。這說明沒有從整體系統考慮問題,輕率做出的決定當時可能是對自己有利,但隨著時間的滯延,最后傷害的是自己,推倒左邊一塊小多米諾骨牌,結果一圈倒下來右邊的一塊大骨牌砸向你自己,這是原來始料未及的,如果知道加印五十萬帶來的后果是減量一千萬也彌補不了的,相信誰也不會做這樣的蠢事,一點誠信的喪失,損失的何止千金。
把郵政、郵票市場和集郵愛好者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考慮,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想法,郵政發行政策要考慮從集郵愛好者的利益出發,為集郵愛好者提供精品,服務集郵愛好者,保證市場的“三公”,市場要為集郵愛好者服好務,集郵愛好者才能踏踏實實集郵,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繁榮。簡單地說就是集郵愛好者能夠從集郵中獲取利益了,市場也就繁榮了,郵政的日子也好過了,良性循環就是系統中每一部分都是良性的,如果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都把集郵愛好者作為獵物,捕獲食之而后快,那么最后危害的是郵政和市場。這樣的例子太多,以打虎為榮的時代早已過去,但現在把老虎當祖宗供起來也不能讓老虎再繁榮昌盛了,全球變暖,環境污染,這些都是人類沒有把自己放在自然系統中考慮,以自己的利益來對自然施加影響,結果反過來受到自然界對人類進行懲罰。
97年后的郵票市場處于向下調節增強環路中,而且仍然在增強放大中,如果用靜止的,過去的經驗來看市場,就無法理解兩千萬發行量的小型張漲了幾倍有人搶,現在40多萬的小版卻打折沒人要的現象,用比價和市值推論出的一個個郵品“鐵底”被無情的打破,新低之后有更低,底下有底是近年來的正常現象了,在沒有達到極限位置和沒有外力改變這個增強環路前,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發生的,20萬發行量的小版跌破面值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
但在2003年以后,隨著郵政認識到市場的嚴峻性,采取各種措施比如銷毀30億郵票,郵票可以貼包裹等一系列行動后,市場已經有向下到達增強極限的跡象,開始走逐步向上的增強回饋環路,逐步走出低迷漸趨活躍,相信隨著郵政政策的逐漸落實,各種外界條件的支持,郵幣卡市場的長期繁榮興旺時期實際上已經開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