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之一:優惠預訂政策提前兌現。2004年新郵預訂,“每全額預訂1套郵票贈送l枚小版張”。雖面值只有3.20元,但仍高出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幾個百分點。由于其獨特的收藏價值,因而市場價格不菲。發行方目的,也就是想通過小版市場價的上漲,讓新郵預訂戶實實在在嘗到甜頭。既然是優惠政策,建議索性提前兌現,“甲申猴”贈送小版目前市價在38元左右,如果“乙酉雞”贈送小版也能達到這個價格水平,預訂戶就等于少交1/5訂金,集郵者不可能不為之心動。
建議之二:不應對小版強制性撕邊。新郵發行實行“破版”銷售,從源頭上遏制新郵非理性炒作,這確實是優化市場發展環境的良策。但具體落實到新郵預訂戶身上,就是對他們消費者權益的侵害。以《楠溪江》為例,預訂4套(方連)理應取到一枚郵局全張,但實際預訂戶拿到手的,是撕了一側邊紙的“方連”,而不是完整的“郵局全張”。如此強制性服務,新郵預訂戶即使不做申辯,也會對它敬而遠之。
建議之三:最大程度尊重集郵者的選擇。2004年新郵預訂,明確“紀特郵票仍不提供大戶預訂服務”,對集郵者預訂新郵的數量,也做了“每人可預訂套票5套以內(含5套),每預訂1套郵票供應1枚小型張(含小全張)、I本小本票。每人可預訂1套小版郵票”的規定。其實新郵發行供與求雙方,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關系,集郵者預訂新郵多與少,是他的個體行為,沒有義務接受發行方約束。只要集郵者有能力有要求,他們可以預訂年票中的某一套或某幾套,也可以一次預訂20套、50套甚至更多。集郵者是發行者的服務對象,他們的選擇,應該是至高無上不容侵犯的。
建議之四:訂金少交一些,取票自由一些。2004年新郵預訂,雖有多種方案,但條件十分苛刻,“對于大中小學生,可以提供收取全額預訂金和少量訂金兩種方式;對于有破訂(即選套預訂)要求的用戶,可以收取少量訂金,以零售方式解決。”前者規定了預訂者“大中小學生”的身份,后者則強調“零售郵票仍由中國集郵總公司按4套郵票配1枚小型張制作成郵折下發”格局。其實兩者都設置了障礙,使方案無法具體實施。希望2005年新郵預訂,訂金少交一些,取票自由一些,給集郵者更大的取舍空間,才能最終贏得他們的肯定。
作者: 洪 霞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