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郵市出現的中級反彈行情,一度令成千上萬郵人興奮不已。然而,反彈過后,復又上下調整數月,其后市將如何轉換?眾說紛紜,令人難測。不過,有幾位業內權威人士卻曾大膽評說:這波中級反彈行情的發展趨勢,是好是頹,關鍵要看今年10月。一句話,10月的行情漲跌,將可能是郵市后市發展的“試金石”。
郵市轉好可能性變大
“關鍵要看10月”,那么,眼下的郵市具體到底怎么看呢?要尋求準確答案,必須特別看一下每年一度的郵市“歇夏期”的情況。
與往年“歇夏期”人流稀少、交易萎靡、郵價下滑和場面冷寂的現象相比,今年“歇夏期”期間,滬上郵市出現了少有的“企穩”“慢熱”景況,一些精明的投資者一改常態,開始在郵市“歇夏期”內擇機建倉,看似逆勢而為,實則是在把握投資投機機會。究其原因,就在于出現中級反彈后,不少郵人對多年來的“歇夏期”進行了綜合分析,認為“歇夏期”的郵市有兩大好處:一是此時的郵品成交相對清淡,多數郵商降價售郵,在這種市場氛圍之下,集藏者可以從容砍價和瀟灑挑選郵品,不僅投資成本下降,而且選擇品種的余地也大為拓展。二是“歇夏期”值郵市低迷之際,郵價具有重要的后市判斷意義:如果此時大量的郵品繼續創出新低,說明郵市的跌勢并未真正到達底部,后市還會有繼續走弱的趨向;但如果許多郵品價格在“歇夏期”不再創出新低或者出現走強跡象,那么可以肯定郵市已到達底部,是脫離底部的前兆,將提醒投資者郵市已處于轉勢階段,后市向好的趨勢已毋庸置疑。例如,1996年郵市“歇夏期”時,除了編年郵票呈現跌勢外,其它郵品均在原位盤桓,個別強勢品種(如“編號郵票”)還繼續緩步上揚,且成交量并未大幅萎縮,此時的市場表現已明白無誤地告訴投資者,郵市大行情的正式啟動已為時不遠。果然,“歇夏期”之后,以JT中后期郵票為主的領漲板塊啟動,并影響到編年小型張和郵資封片家族,郵市大行情正式拉開了帷幕。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今年的郵市“歇夏期”就處于同樣的敏感期:郵市出現一波以2002年以來所發行新郵為主的中級反彈行情后,盡管市場已復歸平靜,但仍不時折射出一些新熱點;6月25日,國家郵政局宣布銷毀1992年至2001年紀特郵票的消息,更是給今年的“歇夏期”(當然也是給廣大郵人)交了非常明確的政策底——郵市理應向好演繹。
后市關注兩個板塊
“歇夏期”已過,眼下怎么辦?應該關注兩個板塊,一是處于銷毀范疇中的超跌郵票走勢,其抗跌性強弱,將直接關系到下半年市場的走勢;二是上半年被炒高的新郵(主要是2003年小版張和小型張)抗跌性如何,如果抗跌性強或逆勢走強,而且還出現領頭的新熱點品種的情況,那么不但后市轉好可期,而且延續7年的郵市低迷狀態,極有可能被劃上一個令人難忘的休止符。當然,能否得以印證,仍需從目前市場所處環境的分析中去尋找答案。
首先從政策面和基本面看,國家有關部門做多的決心一直沒有改變,這從4月13日發行的《孔雀》小版票破版銷售、小型張開封出售的情況,以及6月25日國家郵政局宣布銷毀1992年至2001年紀特郵票的消息中可以窺得,即管理部門希望盡快消滅打折票,遏止新郵炒作的決心沒有任何改變。
其次從技術面看,由于3月8日開始的中級反彈行情,使得近兩年發行的大量郵品出現了翻番表現,尤其是2003年小版張的升幅平均超過了2倍。諸多品種價格的快速揚升,導致前期被套籌碼蜂擁入市,當然也因此出現了高位下行調整的要求。經過“歇夏期”的慢慢消化,即經過一波較大的技術調整走勢后,其中當時的一些熱點品種如《三國演義(4)》小型張及2003年發行的小版張等,在以較大幅度回調后,很快顯現出較強的抗跌性,以致到眼下,價格重又企穩上揚,這顯然是市場向好的重要標志。有人據此認為,從技術上看,如果后市能及時出現新的熱點轉換,有新品種充當“黑馬”角色,則場外大資金可能吸引進入,將有可能帶動近期郵票出現全面漲升表現。
總之,在目前的市場環境均好于2001年反彈行情時的情況下,郵市后市向好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為此建議投資者,一方面要密切關注熱點品種,遴選潛力品種,把握好新機會,另一方面在操作上,可采取低位分步吸籌,借機逐步增倉,明確止損點線等方式,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漲升行情。同時,投資者仍要謹防風險:“歇夏期”之后的郵市也有過更加低迷的先例,如1997年郵市到達巔峰時的“歇夏期”過后,就出現了大滑坡行情,各種郵品的價格跌幅超過20%以上。
來源:解放日報-寶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