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郵市至今已經經歷了6年以上的熊市,這是事實。導致這一現狀的最主要原因是投資者缺乏信心,而這一結果的出現也有其必然性。郵市應當是一個有效的發行和投資的場所,而我們現在的市場在強調發行功能的時候,忽略了投資功能。管理層以相對低廉的成本發行郵票的同時,廣大集郵者與投資者卻長期無法獲得最為基本的回報,最終導致廣大集郵者與投資者信心受到挫傷。集郵隊伍的持續銳減最能說明問題。另外,郵市本身也應當是一個適度投機的場所。適度投機有助于郵市的活躍,但現在的問題是過度投機,這也是郵市陷入困境的另一個原因。因此,必須堅決防止郵市中的過度投機行為,絕不能讓郵市成為少數人瘋狂投機的場所,也不能讓郵市成為郵政部門大肆放貨的場所。
諾貝爾獎獲得者普里高津曾經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即一個系統在遠離平衡的情況下,如果要保持相對穩定,就必須與外界有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將這理論套用于郵市,得出的結論就是,郵市要維持相對穩定,就需要與外界有信息和資金的交換。如果郵市中沒有投機行為,所有的投資者都是完全理性的,對郵票預期價格都是一樣的,那也就不會有交易量了。由此可見,適度的投機行為不僅不會危害郵市,而且對它的運行是有益的。但問題的關鍵是,郵市一直盛行過度投機之風,并且是愈演愈烈,而這又與郵政部門的推波助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們始終認為郵市是個絕佳的放貨場所,新郵期貨價的盛行已經成為一種公開的秘密。
有關領導曾提出官不與民爭利,但實際生活中卻經常發生,新郵期貨價的長期存在,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方式,而這種方式的存在,最大的受益者乃是郵政部門,當然其中收益的分配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依筆者的愚見,新郵期貨價的盛行,將使郵市的投資功能難以充分發揮,它對中長線投資者的傷害則是不言而喻的。解決郵市的發展問題,應當首先解決新郵期貨價長期存在的問題,營造好的環境。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