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行情
今年以來郵票市場形勢總的來說好于往年,曾在今年2-3月出現過一次中等幅度的反彈,2003年小版張和前十年發行的編年郵票及小型張市場價均上了一個臺階,一股中等強度的上升浪波及JT郵票,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庚由猴”大版張從2003年年底的10萬元升至12.5萬元。經過4月5月、6月三個月的回調,在6月底銷毀30個億1992-2001年郵票的利好推動下,7月份大量超跌郵票和部分熱點郵品出現了大幅的利好推動下,7月份大量超跌郵票和部分熱點郵品出現了大幅揚升走勢,尤其是2003年小版張與一些量小品種,在短期內市價翻了一番。8月份以來,由于升幅過大,郵票發行體制又不適應市場機制,于是部分郵票公司利用他們不合理的資源優勢,違背職業道德向市場放貨,致使市場原有的熱點不斷消退,炒作品種快速下跌,如“世界杯足球賽”三地小全張從30多元下跌到23元;“毛澤東110周年”小版張從60多元,下跌到40多元;“東周青銅器”小版張從60元下跌到40元;“甲申猴”大版張從80元下跌到50多元,且成交明顯萎縮。當然市場的回調決非部分公司違規放貨一個原因使然,也有市場自身調整的需求。打開各集郵網站,查看各家分布的郵市行情,人們不難發現,雖然整個郵市行情在向下,但總的來看,行情沒有回落到6月下旬出現的低位,而是7月上移后的自然回調,市場總體轉好的格局沒有改變。
我看政策
從宏觀政策面上看,今年郵票發行的總量有所控制,每套郵票大體在1000萬枚以內,郵政部門對集郵業務創收的指標有幅度不小的減少。各郵票公司與國家郵政局的結算系數堅持按8折結算。由于集郵禮品、企事業單位的消費有大的增長,所以每套1000萬枚的郵票發行量對市場的壓力不大;又由于畢竟從6月25日到現在的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郵政銷毀了30個億的紀將郵票,尤其值得稱贊的是,管理部門提出了“不與民爭利”的口號,故今年郵市的大局好于往年。對此,集郵愛好者和市場人士必須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我的提議
最近一個月來,一部分郵票公司往市場數次放貨,在“鄧小平同志100周年”和“華南虎”兩套新郵發行前,在北京郵市曾出現過早產。郵市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行情普遍下調30%甚至更多。鑒于此,不少集郵者產生了不滿情緒,人們的信心進一步喪失,為了振興郵市,同時也是激活集郵業務,筆者以及周圍的朋友呼吁國家郵政局在9月初應該狠抓落實,落實人大代表提案,落實“不與民爭利”的原則。
具體來說,最好辦成以下三件事:
第一,立即公布從6月25日以來進行的銷毀郵票工作的結果。如果管理部門認為集郵者不必要知道得這么詳細,抱著這種老觀念不放,集郵者對郵票發行部門的不信任情緒將會越來越大。反之,將結果公布于眾,必定取得集郵者的支持,從正面促進集郵業務的發展。
第二,對在前一段時間里向郵市放貨和提前發行新郵者予以應得的處罰,并將處罰結果公布。近年來,全國各地實行了問責制,處理了一大批失職干部。郵票發行部門曾因違規發行郵資票品多次在中央電視臺曝光。相關部門的領導在電視臺上向公眾宣布不與民爭利,能否即時處理違規事件是對他們的一次考驗。
第三,加大郵政通信渠道紀特郵票的投放量。對于這個問題集郵者曾多次向相關部門建議,但至今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集郵者真想不通,就這么一件并不復雜的事,相關部門辦起來怎么這么難!集郵者喜歡紀特郵票,掏錢買郵票增加郵政的收入,為什么郵政還不干呢?
作者:艾欣幽 來源: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