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傳統的“歇夏”期接近尾聲,一些熱門品種下跌趨勢卻明顯加快,使人感到意外。筆者認為:市場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與新郵發行頻率加快、新郵價格“高臺跳水”不無關系。
8月13日發行的《奧運會從雅典到北京》郵票小版張,剛上市就被炒高到60元。到8月17日收盤時到43.5元附近,創上市以來新低。在許多投資者看來,這又是壟斷原始票源的一些市場投機分子借助重大題材瘋狂“炒作”的結果。
今年上半年發行的奧運片,當市場上眾多的人士還沒有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時,就被炒新者們“炒”得價格一飛沖天。可是,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市場價格就從10元狂跌到不足3元,再次使在這場“擊鼓傳花”游戲中承接最后一棒的投資者落得個深度套牢的結局;8月中旬隨《八仙過海》小型張的發行而面市的所謂“八仙”四色印張,由于受到2003年發行的“第16屆亞洲郵展”疊色樣張價格被大幅炒高的影響,人們還沒搞清楚是什么東西,就被炒家們瘋狂地炒到80元以上。結果,等人們拿到貨才大呼上當,原來根本就不是什么“四色樣張”,而是地地道道的紀念張、花紙頭。果然,幾天之內,市場價格就從七、八十元狂跌到一元左右,使許多炒新者血本無歸,真是讓人觸目驚心!從這些炒新被套的悲劇中,熱衷炒新者難道還不應該接受深刻的教訓嗎?
筆者認為,抑制郵市的瘋狂投機、惡炒新郵對于郵市的發展至關重要,必須下決心、出重拳加強市場的監管力度。我們不否認這次國家郵政局歷時二個多月銷毀30多億元郵票對市場產生的積極影響。但是,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市場長期以來所形成的“頑疾”。因為郵市投機之風盛行,投資秩序混亂,決不是銷毀一次庫存郵票就能夠徹底消滅了的。況且郵市缺乏監管由來已久,迫切希望國家郵政局盡快加強市場監管,依據有關政策法規,采取果斷的措施來嚴懲郵市上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在當前尤其應該采取兩條治本措施:一、嚴格執行《關于郵資憑證發行問題的若干規定(試行)》第五十九條的規定,對在新郵規定的發行期內不按面值出售的當事人(無論公司經營者或郵商)均視為嚴重違法違紀行為,經發現就要依法懲處。二、對各地郵票公司嚴格執行按郵票面值100%的現金結算制度,任何單位決不允許拖欠新郵票款。其余的票源,不論大小版式一律改變財務結算渠道,拆包、拆封后交由全國各個郵政營業窗口向社會公開出售;超過發行期的紀、特郵票立即集中封存,杜絕批量紀、特新郵票回流到二級市場倒買倒賣。惟有如此,“違規”放貨、炒新行為才能得到有效控制,郵市才能走上規范、健康地發展之路。
作者:湯成光 來源: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