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上半年,我國共發行紀特郵票13套,其中雕刻凹版套印的有3套,影寫版印刷的有8套,膠版印刷的有2套,現主要對其中8套郵票的印刷質量提出一些個人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1.《鄧穎超同志誕生一百周年》郵票是很引人注目的。這套郵票的兩個圖,尤其是第2圖鄧穎超同志晚年時的肖像,描繪得非常成功,郵票原圖是炭筆素描的形式設計的,畫家用虛實交融的藝術手法,在形象刻畫和色調、筆觸的處理方面,準確地表現了作為“鄧大姐”和“鄧奶奶”的鄧穎超同志嚴正、堅強、慈祥、可親的氣質和性格,使人們對之肅然起敬,并引起人們對這位前國家領導人、杰出的革命前輩及婦女代表人物的光輝歷史的親切回憶和懷念。
在雕刻凹版的線點組織方面,雕刻家精巧地以無數的點描繪了原稿中的虛調,又以不同形狀的線條表現原稿中的輪廊,對眼睛、鼻子、嘴的刻畫十分細膩,尤其對畫面上左額下臉部與衣服間的明暗交界線上幾條長線條的運用,挺拔有力,既大膽又準確,非常精彩;對手上點、線虛實變化的處理恰到好處;在原稿上胸部畫有流利的炭筆筆觸,雕刻家則用不同大小、不同深淺的點來表現,同樣流利舒暢;總之雕刻凹版線點的運用,充分保持了原畫的精神,可以說原汁原味地再現了原稿的炭筆素描的藝術韻味。在印刷質量方面,完全符合原稿的設計要求,整個郵票畫面樸實素雅,形象逼真,內涵深切,令人深思;郵票畫面主圖形象為茶褐色,雕刻凹版印刷的線、點都很飽滿,手感很好,沒有斷線、并線等毛病;文字為雕刻凹版兩色印刷,題名與面值為土紅色,國銘、年代與小志號為黑色,盡管小志號的文字很小,字高只有0.6毫米,但印刷得非常完整,沒有缺筆、斷道、空心、發花等缺陷;版面光潔干凈,沒有帶臟等瑕疵;郵票畫面還用膠版印有淺棕色平鋪的底色。
2.《丹霞山》郵票也是膠雕套印印制的,整個印刷效果比較完整;但在印制工藝方面似乎不夠大膽細膩,雕刻凹版的黑墨過重,膠版的色彩太單調,4個圖的色調有點雷同,顯得過于濃重,不夠豐潤明快;因此沒有把“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的丹霞山的美麗風光充分表達出來。
3.《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郵票是影雕套印版印制的,從整個畫面分析,印制工藝是以影寫版為主,從主圖形象、背景,到全部文字都是影寫版印的,只是在主圖形象的深層次處印有雕刻線條,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能看到這些古建筑中豐富的肌理變化,影雕套印比較準確;唯全套郵票的色調似乎過于陰沉。然而四方連郵票的邊飾設計,印有單色的與每枚郵票主題相同的寫意畫,形象生動,色調明快,筆觸舒暢,富有古樸、典雅、寧靜的美感,非常引人入勝;四方連郵票的右邊印有古書形式的郵票題名和圖名,十分得體;但是四方連郵票的左上部,不是整齊的裁切面,而是撕裂的破碎面,不甚雅觀。
4.《甲申年》是我國發行的第3輪生肖票的第1枚,在圖稿設計方面完全脫開了前兩套的風格,以造型新穎、色彩鮮明的嶄新姿態闖入了郵票的畫面,很受集郵愛好者的歡迎。
新一輪的猴票,完全是用影寫版印制的,從郵票畫面分析是6色印刷:黃、桃紅、大紅、綠、黑、金,顏色對比非常強烈;其中黃色是熒光墨,在紫光燈的照射下發亮,而金色在一般光線下不很明顯,但如把郵票放在燈光下,金色的反光就會躍然而出,畫面更顯光彩奪目;在層次方面,可以看到墨色都印得很實,層次變化十分細膩,如小小的桃子,深淺漸變非常柔和舒服;觀察其網目,大約每英寸250線上下,并不是太細,而能印刷出這樣美妙的效果,應該歸功于紙張和油墨精細的質量及其極佳的印刷適應性能。這枚郵票的齒孔——異形齒孔是防偽的有效手段,但也要注意到對郵票整體美觀的影響,譬如這枚郵票上的六角形齒孔,在整版郵票上可能顯出六角形齒孔有點新奇,但在郵票撕開后,在單枚郵票上看不出有六角形的齒孔形狀,反而形成了一個大缺口,因而有損美觀。另外,現在每枚郵票上都印有熒光號碼,這是郵票管理工作上的需要,但對郵票的品相是非常有損害的,現在的熒光號碼在沒有紫光燈照射的情況下都能看得很清楚,如果用紫光燈照射則更加耀眼,實在破壞了郵票的畫面效果,值得有關部門統籌考慮,進一步思考和改進。
5.《孔雀》郵票是一套非常優美動人的郵票精品,是藝術、技術加智慧的結晶。畫家以工筆重彩寫實和寫意的手法設計,極為細致地描繪了“娉婷”圖、“婀娜”圖和“競艷”圖中孔雀美麗的形象和娉婷的動態,仔細觀賞郵票畫面,可以發現,孔雀的面部、羽冠、全身的翎羽,都畫得十分真實,尤其是小型張的孔雀開屏圖,形象生動,色彩華麗,動態極好,似乎就站在眼前,能看到孔雀全身的翎羽在抖動,還能隱約聽到陣陣的摩擦聲。
這套郵票是影寫版印制的,工藝十分精巧,疊色效果非常豐滿,把復雜的孔雀翎羽色彩印刷得五彩繽紛,栩栩如生,精美絕倫。“娉婷”圖和“競艷”圖都是5色印制,黃、紅、藍、黑加一專色;而“婀娜”圖似乎是4色印制,除黑色為原色外,其他3色都是特意調配的專色:灰粉紅、灰玫瑰紅和灰綠,十分講究,疊印出來的色彩顯得雍容華貴,完全符合原畫的意境,凸現出白孔雀的高雅儀態;同時也顯示了郵票印刷廠影寫版郵票印刷技術的成熟水平。《孔雀》郵票的3個圖都印有紅光的熒光油墨,如在暗室里用紫光燈照射畫面,小型張上滿圖紅光,如華燈初放,孔雀開屏的每一根翎羽都像一盞盞紅色的明燈,煞是壯觀,兩只孔雀的身上也有紅光,整體效果很完整;“娉婷”圖孔雀的身上、腳上沒有紅光,顯得效果不夠完整;而“婀娜”圖本來身上有隱隱約約的紅光,有一種神秘的藝術效果,但被熒光號碼的亮光完全破壞了,甚為可惜。
6.《司馬光砸缸》郵票的設計采用中國民間木版年畫的形式,是很符合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欣賞習慣的,郵票的構思、構圖很巧妙,畫面情節一、二、三圖間都有密切的連貫,反映了司馬光在童年時機智勇敢砸缸救友的歷史故事,畫面情節從“落水”、“砸缸”到“獲救”充滿了驚險、人情、親情和童趣,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會被郵票畫面情節所感動,并會從中受到教益,很有意義。對于郵票的畫面,我覺得第2枚的“砸缸”圖中的石頭可以畫得稍為夸張一些、硬邦邦一些;在水缸破口的下方加上幾塊水缸的碎片則更好、更為生動;另外,第三枚的“獲救”圖中的落水兒童的小光腳,如果印得再清楚一些,可能更有情調。
小版張的設計很新穎巧妙,在有兩套郵票的小版張上,把群孩在庭院里玩耍的環境畫作底紋,借以襯托郵票畫面,而底紋所畫的三個兒童不是郵票畫面中的主角形象,從兒童的發型和衣褲顏色就能區別出來;更有意思的是第1枚和第2枚郵票畫面中的水缸很完整地出現在底紋的畫面上,齒孔以內的才是郵票的畫面;小版張的設計加強了郵票故事的動感和熱烈氣氛。這套郵票是影寫版6色印制,黃、紅、綠、黑和兩個專色(棕色和淺棕色),黃色為發紅光的熒光墨,如面值的文字為純黃色,故在紫光燈的照射下發出最亮的紅光,其余部分的黃墨因與其他墨色疊印,故紫光燈照射時發出不同明度的紅光。
7.《楠溪江》是一套以國畫寫意的手法設計的郵票。楠溪江是一條介于浙江雁蕩山和括蒼山之間的河流,素以山清、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聞名遐邇。郵票以4枚連印的形式印制,概括描寫了楠溪江全景的幽靜之美,每枚郵票的畫面又自成一幅獨立的小品水墨寫意畫,富有令人深思的意境和尋覓美麗風光的情趣。
這套郵票是用6色影寫版印刷的,其中有4色為專色:灰淺紅、淺米黃、灰綠及紫灰,其余兩色均為原黑,在山水景色中的黑色網紋較細,約每英寸350線,足以做出近景中的細膩層次,而文字的黑色則每英寸只有250線;由于郵票上的畫面是水墨寫意小品,色彩并不艷麗,而層次卻非常細膩豐富,所以如果用黃、紅、藍、黑四原色印制,疊色不易掌握,大批量生產時色彩變化很大,而用專色印制,原稿上的一些神秘色彩,可以用專色疊印表現,效果比原色疊印好,大批量印刷時色彩質量也穩定,所以這套郵票上的群山綠樹環抱,碧波小舟蕩漾,遠山云霧縈繞的美麗景象,用專色工藝印制是非常得當的。
8.《桃花塢木版年畫》郵票是繼《楊柳青木版年畫》之后的又一套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的中國民間木版年畫郵票,設計者根據郵票小而精美的外貌特點,大膽選用原畫中最代表主題內容的人物形象,而舍棄了其余部分,從而使主題更加突出,并保持住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特色,使其原汁原味地呈現在郵票畫面上,在設計上是很成功的。
這套郵票是用膠版印制的,形象清晰生動,色澤滋潤平服,再現了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特色。唯有題名的小字,筆道印得有些模糊,是個小小的缺憾,因為膠版實地印刷,小文字應該印得清晰完整的。小版票的邊飾設計很典雅,很好地襯托了郵票畫面。根據畫面分析,這套郵票是用8色印制的,其中普通墨色5色,熒光墨色3色。在防偽措施方面,除了熒光藍綠紙張外,在畫面內“中國郵政”、“CHINA”、“桃花塢”字樣和祥云圖案在紫光燈照射下都發紅光;在小版票右上端還有一個橢圓形由紅、藍色圖形組成的團花,在紙面上是無形的,肉眼看不見,只有在紫光燈照射下才顯出圖形。這種無形熒光墨質量很高,如果現在每枚郵票上噴印的熒光號碼都能換成這種無形的熒光墨,那么至少可以保證在沒有紫光燈照射時不會影響郵票的品相。
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董純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