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臨近,難耐高溫的人們大都躲在家里不露面,進入了一年一度“歇夏期”的郵市顯得有些空蕩。但是,仔細觀察近期市場的運行態勢不難發現,今年“歇夏期”的郵市并不冷寂。在國家郵政宣布銷毀封存的1992-2001年期間發行的三十多億元郵票利好政策措施的刺激下,本來應該屬于成交低迷時期的市場卻呈現出了少有的強勢,由于場外眾多投資資金的不斷加入,使得市場各個板塊郵品的價格不斷推高,出現了板塊輪動、熱點散發的特征。
但是,筆者注意到,進入八月上旬以來,市場在炎熱酷暑的影響下,又進入了一定幅度的回調,但在這次回調過程中卻呈現出以下兩個少有的特征:一是“甲申年”版票、“十六屆亞洲郵展”會員加字張、“足球A”小全張等領軍品種的價格震蕩回調的幅度進一步縮小;“東周青銅器“、“毛澤東同志誕生110周年”小版張弱市里呈現一度上攻的態勢,雖然沒有形成有效的突破,但是對2003年小版張板塊和2004年新郵板塊的走勢產生了重大影響。二是銷毀30多億元的庫存郵票重大舉措雖然沒有使市場出現大幅的飆升行情,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二級市場上的編年票、張的流通量的確大幅減少了。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利好多多的郵市出現的短線回落走勢,筆者提醒投資者應該把握市場總體趨勢,克服急燥心理,堅定投資信心,“短調”不可怕,“低吸”迎金秋。
根據筆者愚見,引起市場短線出現回調走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盡管利好政策不斷,但是仍然不能排除“歇夏期”對郵市的影響,因為在集藏領域,炎熱的自然環境對郵品產生的種種有害因素限制了交易的方便與活躍,這點不用贅述。二是投資者對郵市存在的一些不確定因素而產生的等待、觀望態度甚至信心不足,這一點對后市行情的影響極為重要。因此,投資者有必要對郵市行情發展的總趨勢有個清楚的認識,才能樹立投資信心。筆者通過分析認為,雖然我國的郵市現在還存在許多弊端,如:新郵發行體制不健全,發行渠道不暢,存在缺陷,各地方的郵政營業窗口在規定的發行期內買不到紀、特新郵票,但是在郵市上卻有“成堆、成箱”的剛剛發行的紀、特新郵票被溢價或者打折銷售的怪現象;還有郵政內部“違規”行為不斷;狂炒新郵、過度投機的不正常行為等等。但是,從長遠看,我國集郵市場將繼續向好是不容置疑的。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1、國家郵政管理層已經認識到了郵票發行政策和發行體制上存在的缺陷和問題,以及對郵品發行和市場監管不力、“違規”不斷對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加大力度進行發行體制和發行政策方面的重大改革(諸如適當壓縮新郵發行數量和面值、銷毀30億元的1991-2001年發行的多余郵票、允許寄遞包裹等業務使用郵票、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處等)以求達到“標本兼治”。2、過度“炒新”的投機行為給市場帶來的嚴重危害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認識,市場變得越來越成熟,大家都認識到“炒作”的行情難以持久,郵市正在由一個投機為主的市場向收藏型、投資型為主的市場“脫胎換骨”。3、從6月25日宣布的銷毀三十億郵票政策利好開始,郵市雖然沒有出現大幅上漲行情,但是卻出現了底部逐漸抬高、打折票張逐漸實現面值回歸的可喜局面等。
因此,筆者認為,雖然目前的郵市由于上述兩個原因引起了短線回調、暫時止步不前的局面,但是,當市場度過八月份的“歇夏期”,一些不確定因素逐步明朗后,必將展開新一輪的上漲行情,迎來金秋的收獲,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湯成光 來源:信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