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 初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看到這個題目您一定會覺得可笑。畢竟今年郵總出臺了很多利市舉措,而且力度也不算小。比如說1月1日出臺的郵票可貼包裹政策,比如說從6月25日開始的大規模銷毀92年至2001年的庫存編年票張。
的確從現實角度講這些措施對集郵者銳減低迷七年的集郵事業,集郵市場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郵總作出這些政策的背景。為什么郵總今年會有這些大動作?有的郵友認為新任郵政總局局長在順民心辦事。可我認為很大程度上說,郵總的進步是被逼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楊先龍的提案總得有個回應吧,中央電視臺4月以來多次曝光郵政部門拒絕郵票貼包裹,打折票遍地,集郵者銳減,郵市十分低迷等諸多要害問題。還有去年陳君告郵政不讓用郵票貼包裹,李振海老人也因類似問題要告郵政,引來了專業媒體甚至是大眾媒體的關注。這些問題要再不妥善解決,政治壓力是十分大的,畢竟全國人大代表的提案和國家電視臺可不是能糊弄過去的。再說今年開始實行的問責制也不是開玩笑的,已有很多失職官員受到黨紀國法處理。頭上的烏紗帽還是要的,那就必須有所行動。另外從經濟角度看郵總也不得不出實質性利市措施。集郵者流失是十分嚴重的,有報導說是從1700萬流失至今已不足200萬。近幾年的新郵預定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底開訂2004年新郵更是遭遇了空前抵制。這樣新郵預定這塊大肥肉是越來越小了,以至于郵總去年要去開發100萬本企業形象年冊來補貼家用,還美其名曰:開拓市場,減輕郵市壓力。要知道去年年票總量才820萬套是1988年來最少的呀,而且也就一百一二十元錢面值。也正因為巨大的經濟利益在巨量流失,郵總才不得不拿出點“真家伙”來了。盡管這么多年來郵人呼吁抗議一直不斷甚至逐漸激化,但郵總好象并不在意,當然和以前的主要負責人不愿傾聽人民的呼聲也有關系。
正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郵總是有進步,但這個進步是人民推動的,是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出來的。
但是現在這點進步是否夠了呢?我們是否應該給予很多鮮花掌聲呢?我看郵總要改進的東西還很多,肯定與贊揚應有限度。郵總現在做的工作是在治標,但沒治本。“本”是什么?那就是濫印濫發不受約束和易出腐敗的落后的發售機制。如果前門大銷毀庫存,市場一有好轉老毛病又發,后門去發一大堆中看不中用量又大的東西,再加上大小集郵公司擁有原始貨源違規放貨,有權的中飽私囊怎么辦?這完全可能呀!所以建立嚴格的發行方式,建立公開透明的發售機制才是郵市長治久安,集郵事業興旺發達的根基所在!!!
其實我在網上的論壇里也發表過一些和上述觀點類似的觀點。一些郵友也提出了不同意見或是善意的批評。認為我對郵政看法偏激,過于看空,也有提出要向前看,不能揪住不放,不能“水至清,人至察”。本人年紀輕,言語可能有偏激之詞,請郵友批語指正。至于看空之說,我認為不能把提出郵市向好理由的就叫看多,把提出郵市面臨隱患或是問題的人叫看空。誰不想讓集郵、郵市好起來呢?只要有利于集郵、郵市發展的我們都應理解、支持。這就象一桌菜,不光要有雞鴨魚肉,還要有蘿卜青菜,那才能叫營養均衡。說到向前看,不能水至清,人至察,我認為揪住濫印濫發,揪住易出腐敗的落后的發售機制才是最關鍵的,這一點絕不能含糊!!!這是原則問題!!!
純屬個人觀點,請郵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