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郵到窗口 炒新方可止
作者:吳榮先 郭昌弟 許少懷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發布時間:2004-8-9 9:00:00
國家郵政局《關于郵資憑證發行問題的若干規定(試行)》第五十九條規定 :“郵資憑證中的紀念郵資憑證、特種郵資憑證在郵政窗口發行。出售期內的紀特郵票及其他郵資憑證必須按面值或規定的售價出售,不得加價或降價。”可是,近十年來,郵政部門發行的新郵,從未真正執行過這一規定,新郵面世,不是被炒作得高于面值,就是低面值打折拋售。究其原因,乃是新郵不能分散到各地郵政窗口公開出售,而被少數人壟斷控制,借機謀取私利。管理層沒能嚴格監管,嚴重失職。
2004年6月25日,國家郵政局大動干戈,勞師遠行,將歷年從北京發運到各地的庫存郵票重新運回北京銷毀,旨在徹底消滅打折郵品,恢復國家名片的形象?墒牵捎谀承┘]公司頂風作案,7月下旬開始,他們將應當上交銷毀的“打埋伏”庫存郵票,以及02-04年大量新郵傾銷到二級市場,導致市場被迫橫盤多日。7月份發行的八仙過海型張,期貨價達到15元,高于面值2.5倍,而且成盒的貨源充足;8月13日的雅典奧運小版,提前半月就已開出60元的期貨價。這說明暗中有集郵公司承諾發行日違規供給現貨。
8、9兩月,是今年郵票尤其是小版張的密集發行期,如果聽任這些緊俏的小版都以高開與惡炒的期貨價沖擊二級市場,則會有大量黑錢囊入腐敗者腰包,上半年管理層與集郵者苦心打造的大好形勢必然毀于一旦,中國集郵事業將重新走上毀滅之路,中國郵政與國際接軌、作為股份公司上市就會成為空話。因為一個連新發行的郵票面值都無法保證的部門,一個連自己制定的法規都不能執行的部門,有誰敢相信它的誠信與管理能力?
為了自救,為了中國郵政的形象,如今的唯一可行之路,只有從雅典奧運版張開始,除了留下預定戶的郵品,其余的,不論大小版,一律分散投放到各地郵政窗口出售。采用省局拆包、拆箱的辦法,直接將散張、散票、零版分配到各地窗口,徹底杜絕批量回流到郵市倒賣。對于故意放貨行為,凡舉報落實后予以重獎。鼓勵民間網站公布放貨者的劣跡,歡迎社會媒體監督,新郵在郵政窗口出售,這是讓利于民的具體體現。
目前郵市既缺信心又缺資金,新郵分散到各地零售,可讓社會資金分擔郵市資金壓力,使更多的集郵新人享受新郵的喜悅,擴大新郵的影響,擴大集郵的隊伍,激勵郵市投資者的信心與熱情。
這是我們的一廂情愿的建議,也是無奈之法,我們寧可杞人憂天,也不愿中國集郵從此一蹶不振,但愿這次能夠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