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T《甲申年》:造型精巧,色彩亮麗,票幅大方,印制精致,喜慶祥和的氣氛躍然紙上。“猴三世”的閃亮登場使大家對第三輪生肖郵票充滿期待。
2004-2T《桃花塢木版年畫》:“甘蔗沒有兩頭甜”,注重局部的描畫難免削弱了對整體的展現(xiàn),本可借小全張邊飾彌補不足,只可惜又重復使用素材。
2004-3J《鄧穎超同志誕生一百周年》:郵票版式的風頭蓋過了郵票本身,引發(fā)了一場關于版式的廣泛討論并拉開了郵局全張票版式改革的序幕。郵票的設計流于程式化,缺乏亮點。
2004-4J《中國紅十字會成立一百周年》:郵票簡練大氣,獨樹一幟。嶄新的設計語言闡述了漢字文化的內蘊,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相結合的設計模式為郵票設計注入了鮮活的元素。
2004-5T《成語典故(一)》:以夸張傳神的人物造型和情景交融的構圖表現(xiàn)四則故事,使郵票別具一分古韻,但“畫中畫”的布置反倒弄巧成拙,使畫面略顯生硬。
2004-6T《孔雀》:郵票從圖名到票圖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傳神的描畫,浪漫的色調,設計者筆下雍容華貴的孔雀叫人著迷。
2004-7T《楠溪江》:水墨畫下的楠溪江滲透著空靈秀氣的美,但元素的處理和協(xié)調缺乏新意,郵票難免在越來越普遍的連票中淪為平庸。
2004-8T《丹霞山》:“滿雕”技法的運用別出心裁,但濃密的雕刻線條和厚重的色調相混合,給人沉重的壓抑感,是風光題材郵票的大忌。
2004-9J《中國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二十周年》:以“開”字構筑起的高樓寓意發(fā)展,借題詞作點題,這樣的設計思路未免陳舊,實難與開發(fā)區(qū)的飛速發(fā)展相匹配。
2004-10T《僑鄉(xiāng)新貌》:“新貌”二字不應只停留在票名上,而應該通過郵票畫面表現(xiàn)出來。只顧環(huán)境氣氛的營造而忽略了“新貌”的展現(xiàn)是郵票最大的敗筆。
2004-11T《司馬光砸缸》:憨態(tài)十足的木版畫人物造型,輕松亮麗的色彩搭配,加上對情節(jié)準確的定格,郵票出色地還原了故事。郵票與邊飾結合的小版張設計獨具匠心,發(fā)行日期的更改更是錦上添花。
2004-12J《中國新加坡合作———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成立十周年》:郵票設計清新亮麗,富有時代感;元素處理巧妙,有以小見大之效。倉促間有如此上佳的設計,實屬難得。
2003-13T《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設計者對素材提煉和概括的功力令人折服,但缺少了原版畫的大面積鋪黑,作品猶如欠缺了靈魂。對“宏村”兩枚郵票的表現(xiàn)缺少變化,略顯單調。
作者:朱啟明 來源: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