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有感淺聊理性投資<京郵子>
魯迅先生有這么一句話:”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中國郵市80年前哪有固定市場?!尤其象現在這樣有商棚或柜臺!70年代的時候只是在郵局門口逢周六周日愛好者相互交換,這種方式一直延續至87年前后,北京才出現諸如南禮士路,月壇這樣的露天市場,97高潮后才”登堂入室”遷入馬甸,開始一個新的里程.
你再想70年代哪有投資一說!賣個雞蛋鬧不好會當資本主義尾巴割!80年代買賣郵票都難以啟口,那時郵商有個不大雅觀的叫法叫”郵票販子”.那時的人們真單純,欠錢是不好意思提的,一說臉都會紅,要不現在還有人說集郵是一方凈土呢?投資是91年郵市高潮后受社會各方關注才興起一句話:”存錢不如存郵票”,圈內人叫”壓票”,后來說著說著郵市就說成投資市場的又一代名詞.
郵市是能投資,人稱”黃金有價郵無價’’.80年買一版生肖猴6.4元/版現在是120000元/版左右,巨幅回報能不令人驚嘆?從投資高回報率的郵票版塊又叫出”80年的小型張”,”90年的片”一說.待到98年在馬甸炒外交系列封和香港澳門回歸系列封后,炒作一詞便與郵市形影不離了.郵市說好聽點是”投資市場”,不好聽的是”投機市場”.以時間長短分出短線,中線和長線.有了炒作后,炒作好的人叫”短線高手”.
現在郵市一般稱炒作的地方叫炒區,北京的馬甸和上海的盧工均有這個郵市特區,為正規和不正規郵品提供一個投機表演的舞臺.場面有人氣烘托,只要有錢和掙錢的欲望的均可無證參與,供求雙方認可即達成交易,價位時上時下,非語言所能表達.
理性一詞源于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修飾詞,認識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一般”認識”是以”感性認識”開始,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是較高級階段的認識;理性投資可想而知是通過一定的認證和分析才能確認的投資,投資郵票的發行量,現存世量,及需求量的多少所形成的供求矛盾及其他因素決定該郵品是否有投資潛力和增值空間.
理性投資是投資者正統而科學的選擇投資,一般得經過認真對比取舍及市場調研,所選品種當然是”相中的”力所能及有潛力的郵品,結果實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理性投資是當今市場正規化的正確走向,勢在必行!現階段郵市盤局難改,高拋低吸應是投資者及場內人士的理性投資法寶,考慮到政策面的影響力及市況,對風光片版塊和特種片版塊側重關注當會有所得益,必竟這兩大”小版塊”折位深深,無出其右,是郵市”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又一典型說法!
投資不可人云亦云,當自個決斷,自個理性投資! 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