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跟風炒新的郵人,這次算是花錢買了個大教訓:他們把地方郵政印的八仙紀念張,當成了國家郵政發行的“疊影印張”,以60元的高價買進批量,發現此乃可以隨時加印和仿印的畫片,才知道上了大當。于是隨著騙局的揭露、退貨的呼聲響起,八仙樣張一天之內狂跌到十幾元也無人接手,在網上已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八仙樣張,四枚一套,每枚單色印出,表示八仙紀念張的四色工藝。作為給初入門的集郵者或者中小學生講課的實物,可以廉價買幾套。作為“開放類”郵集,放到“神仙”、“大海”專題,可以蒙一蒙人,得個“屁胡”參展獎。實在還要談價值,最終與地攤商叫賣的卡通畫片差不多,2毛錢一張看有沒人要。
紀念張從80年代開始,是配合郵票發行、郵展或者集郵協會成立由民間自行設計印制的一種畫片,大多仿照小型張打上齒孔,但不準印面值、票銘等郵票標志。經《集郵》雜志刊出后,曾風行一時。后來泛濫成災,集不勝集,也就被集郵者拋棄了。
最佳郵票評選紀念張則屬于高一級的玩品,多少與郵政有點關系,但是近年來出現濫印或仿印,那玩藝也不大值錢了。
2003年綿陽亞洲郵展,郵政部門借用國外圈錢妙法,推出一種無面值有10元售價的所謂“疊影樣張”,神秘兮兮地公布印數只有10萬枚,只在綿陽郵展期間憑門票出售。結果被京滬炒手發現商機,當場開價80元收購,引起數萬綿陽農民與下崗職工徹夜排隊,成為中外集郵史上炒作有害郵品的奇觀和笑料;。疊印樣張此后被拉高到200多元,在莊家派貨基本完畢后,便一直在100多元的價位停步不前。
此次八仙樣張的創意,絕對是地方郵政秉承了“老子”的疊影樣張衣缽,搞點新花樣開發一點鈔票,炒家趁機造勢,以朦朧的樣張概念蒙騙那些炒新嗜賭者跟風,故意將期貨價開得高高的,且不明說是地方印制的,導致入套者自以為再次撈到了“疊影樣張”的機遇,可以炒到100元以上,撿個金娃娃。沒想到郵市上行家甚多,水貨一翹屁股,大家就看出來拉的什么臭東東。在千里傳音的網絡幫助下,一天之內,騙人的八仙樣張,被撕開了畫皮。
自從郵政高官鄧惠國許諾不以自己手中的資源也即緊俏郵品原始股“不與民爭利”后,眾多的郵商思想水平迅速提高。他們通過10年來的割肉賣血教訓深刻認識到,如果聽信放貨公司的所謂炒新“期貨”價,將大把的銀子送到與之勾結的二鬼子手中,就是在將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于豺狼虎豹。因為原始貨物在他們手中,他們可以任意拉高價格,然后在翻倍的點位放貨砸盤,最后再低價收回入庫,圈走大批現金。這種惡性循環,已經使郵市嚴重貧血,幾乎成為血癌而不可救藥。因此,他們提出了拒絕炒新、遠離新郵的口號,堅決不相信炒家的期貨鬼話,不參與新郵炒作,寧可將資金投入03版、足球、01年小型張以及小本票,也不跟著04年炒新者跑,這也就是04年的猴大版從138元高位跌落后,再也上不了百元;柳毅傳書小本賣不出9元,八仙M賣不出期貨價15元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放貨公司比作當年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皇軍”,把為虎作倀的壞水郵商比作二鬼子,那么我們就可以響亮地提出:抵制放貨、反對炒新!讓我們大打地道戰、地雷戰,讓全民抗戰的鋼刀,狠狠插入敵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
作者:吳榮先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