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各位朋友為《中國鳥》小本票的發行量爭持不下之際,一個現象的出現,應當引起關心《中國鳥》的朋友的足夠重視:劉子輝開始掛牌收購《中國鳥》小本票!詳見:http://www.csc.net.cn/china/newsarticle.asp?aid=25401,
各位看官,此劉子輝是何許人也?相信老一輩郵人都知道,此君就是當年五拼圖的莊家,當年與王國強聯手坐莊,如今老王搞足球搞得全國郵人熱火朝天,劉子輝當然不甘寂寞,相信《中國鳥》小本票成為劉子輝坐莊品種的可能性極大,請各位多加留意。
對于《中國鳥》小本票,小弟也曾發表過小小的皮毛之見,現歸納如下:
用束風先生以及王仁亮先生所認可的標準:消耗為帝,題材為王,發行量為侯來衡量《中國鳥》的前途:
首先消耗是絕對肯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鳥》曾經長期低于面值在市場上銷售,很多的郵商、郵人將大量的本票破版作為花票出售,加上鳥本上的普票沒有水印的機器號,所以公司放貨無后顧之憂,甚至一度比普通花票暢銷,原因就在于此,后來更加有一段時間鳥普票沒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鳥本的消耗。從廣州順郵坊一位郵商那里打聽到,光經過他當作普通花票賣掉消耗的鳥本就有不下5萬本。。「螞r京、滬兩地的大郵商?消耗起碼上百萬!
其次,題材為王,作為新中國發行第一本普通小本票,意義是絕對重大的,作為龍頭品種,題材絕對過硬,在往后普二、普三小本的推出,必定能烘托出鳥本的龍頭地位;
第三,發行量為侯,500萬的發行量,基本維持了近期小本的一般發行量,不過,比起最近的《柳毅》發行500萬,另外加字200萬,仍然有優勢,況且,比起型張動不動幾千萬,最少都要接近1000萬的發行量,500萬只有其中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者更少,而且,整個小本系列近幾年就發行了幾個品種,屬于無污染的一塊凈土,而且,小本票歷來深受集郵人士的喜愛,群眾基礎牢固。
另外:由于票面面值(郵票凈資產)已經有8元,,市場成交價在8元多一點,可以說,下跌空間幾乎沒有,進可攻,退可守,絕對安全。敢問大家一句:這年頭,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的呢?
預期:《中國鳥》小本票有可能成為《白暨豚》第二。
有詩為證:
中國有鳥初長成,落在郵市不值錢;
他朝振翅乘風去,扶搖直上九重天。
轉帖:
郵友觀點:本中鳳凰“中國鳥”
作者:林康
國家郵政局于2002年12月7日發行了《中國鳥—黃腹角雉》普通郵票小本票,開創新中國發行第一本普通小本票之先河。編號為:22(2002)發行量為500萬本,內含郵票10枚。10枚票均相同,采用了目前最常用面值80分的《中國鳥—黃腹角雉》作為本票,以全張形式印制,上下分別印有兩枚附票作為襯托,讓我們領略到了昔日小本的風采,烙印在印刷精美的封皮上,就夠成了一個完整的小本票。
普票再普通不過了,曾幾何時就有人呼吁過發行普票小本票以滿足寄信人的方便,不曾想國家郵政真的應了郵人們,發行了普票系列的第一本小本票。從發行之初,大家都認為這是普票,應該充分發揮它的郵政功效,同時又處在郵市的低迷時期,中國鳥小本票也徘徊在8.5元左右,其后一度低于面值,和通信票的折扣相當,由此產生了大量的破本消耗,郵局擺在柜臺供郵人買去貼信使用(至今很多郵局亦如此)就目前郵市向好的大環境下,同期發行的特種小本票價值都得以回歸,而中國鳥還再默默的消耗著,等待著?v觀中國鳥系列的普通郵票,國家采用了更先進的印刷手段,設計更為精良,不再像以前狹小的票幅。普通郵票群眾基礎好,在郵局窗口售的一般多為普通郵票,普通郵票不普通,版式最多的要屬它,它為研究它的郵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隨著《中國鳥—黃腹角雉》普通郵票小本票的成功發行,再以后會陸續推出第二,第三普票小本票,形成系列,黃腹角雉的龍頭效應已漸突現,等發行后再來找這款小本票,已不大容易了,因為它已被大大的破本消耗。不要等到價高時才去介入,現在介入,不久的回報更深。
<中國鳥>會否成為最貴的小本票﹖(楊昊謙)
作者:楊昊謙
八月份小版張異軍突起,為沉寂多月的郵市帶來了生氣?墒窃诔达L減退后,小型張和小本票卻成了大市的犧牲品,同樣都創了歷史新低。以<步輦圖>為例,有網站報的價格只是8.9元。而小型張的火車頭<聊齋三>卻急促下滑至9.2元。至于一早已與面值分道揚鑣的低檔小型張,大家均有同一清晰的目標----齊向3元邁進。而小本票的命運亦不遑多讓,價格越走越低。昔日有60多元的<小鯉魚>今天只是9元而已,而<白娘子>亦已跌穿面值。發行量550萬的<水鄉>,現在只5元多,差一步便可在市場被「銷毀」啊!可是大家在察看網站報價時,卻會看見一本小本票抗跌能力極強,甚至是微微向上升,它就是樣子不十分討好的<中國鳥>。
眾所周知,<中國鳥>的價格只會跟隨寄信花票的價格上落,不過可以肯定的,就是一定有消耗,存世量一定是與日俱減。筆者工作的地方,最近收到一些同行的信件。令小弟詫異的地方,香港公司寄香港公司,一定是用香港郵票,可是信封卻是粘著中國的人頭票。再細看之下,方知該香港公司把辦公室搬往堔圳。香港普通信件往來,是1.4元。盡管市場上有花票,亦仍要1.3元。將信件由國內寄出,所花的只是0.8元人民幣,再加上是用花票,所花的亦只不過是0.64元。對于該公司來說,寄信的成本可減少50%,真是何樂而不為呢﹖因此,我極之相信,郵票銷毀的數量肯定是天文數字。可是令人最遺憾的,就是銷毀雖多,價格卻是原地踏步。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不易的道理。大家都怪小型張、小本票的發行量比小版張多,心理上覺得投資價值不高,但事實上其市場價值亦每況愈下。可是只要繼續等候,等無心戀戰之士可可惡的小型張低價沽出后,再以極低價吸納,令投資置于不敗之地,豈不妙哉﹖
最近中國郵政報發表署名文章,討論到打折票應可應用于包裹郵寄,可是花票的價格卻是不為所動。當中有何原因呢﹖不過,我深信既是有前途的東西,何不把握先機呢﹖<中國鳥>作為打折小本票之首,前途應是無可限量。
來源:中國投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