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郵市這個歇夏期,沒有特點就是它最大的特點。回過頭來看今年夏季行情,兩句話可以概括:上行軟弱無力,下行動力不足。以“青銅器”小版為例,6月下旬再次啟動時,從41元上漲到46元,經過近兩個月的折騰,目前市價仍然在45元左右。另一款“毛澤東”小版表現略強些,從42元一路上漲到56元,但公認是2004夏季的個別現象,并不能代表郵市大盤的整體表現。而前期龍頭“甲申猴”大版,啟動前為64元,繞了一大圈回來,依然是64元。即便這樣,2004夏季郵市仍可圈可點。通常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2004夏季郵市雖往上表現一般,但至少沒有破位下行。這種上不上下不下的膠著狀態,盡管場面上不好看,但多少還維系著一些人氣,而這些人氣,會如星星之火,一旦條件成熟,立刻能形成燎原之勢。這一點,恐怕是2004夏季郵市最值得稱道的。
透過現象看本質,2004夏季郵市起伏變化,與管理層政策變化息息相關。6月下旬的行情啟動,其動力來源于管理層大規模銷毀1992-2001紀特郵票的舉措。之后每一次市場異動,或多或少都與政策關聯。嚴格地說,目前郵市依舊是一個政策市,2004夏季郵市能從頭至尾支撐不歇夏局面,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政策面堅定向好的態度,這也是凝聚人氣的有力法寶。除大規模銷毀庫存郵票外,歇夏期內,管理層仍在有序落實相關政策,如派員深入地市聽取各方面對2005新郵預訂方案的意見,如責成各省局認真核查各地市上報的紀特郵票庫存數據,以及加大懲處力度,嚴格堵截新郵違規流向市場漏洞等。對于郵市,對于集郵大眾,好郵票不如好政策,好政策不如好行動,發行方高溫不“歇夏”,市場自然也會做出積極回應。從這個層面,正是管理層加大相關政策落實力度,才減緩了郵市一年一度的“歇夏”步伐。
2004夏季行情的龍頭,依然是新發行的一些郵品,如“八仙過海”型張,如“雅典奧運”小版等。其中“八仙過海”型張期貨價最高曾炒到16元以上,而面值6.40元的“雅典奧運”小版,一度更高開60元上方。為此,不少市場人士表示極大憤慨,更有郵友在網上發出倡議,呼吁參與各方聯手,共同拒絕新郵炒作。但平心靜氣想一想,如此不溫不火的市場,要有效激活,除了炒作新郵外,也確實沒有其它殺手锏。最起碼,新郵炒作轟轟烈烈,能落個場面上好看。但行情最終走不上去,禍根同樣還是新郵炒作。“八仙過海”型張從16元落到12.50元,“雅典奧運”小版60元跌至50元下方,另一款“奧運”普資片更是從9元左右直線滑落到后來的2.40元,同樣也拖累了大盤上行的步伐。此外,“新郵”頻出變為“新小版”頻出,也對市場形成了一定壓力。8、9月兩個月,分別有“人大50年”等6款小版相繼推出。“鄧小平同志誕生100周年”雖只有一個版式,但也設計為小版。“人大50年”與“國徽”的大版,與小版基本相似。立秋之后,郵市再度歇夏,與此有很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