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對自己資產的保值增值,創造利潤的盡可能最大化,成為我冥思苦想的一個難題。
那么,我為什么會選擇郵票投資作為自己近段的全力以赴出擊點呢?
一,供給的有限性:據統計資料顯示,大部分工業產品在全世界和我國都是供過于求的,這個比例占到90%以上;原材料的供應也多數處于供過于求。而郵票這種特殊商品,離開了郵資預付憑證的屬性后,由于它一次性的印刷,在寄信、制作各種郵品、禮品和銷毀后,呈現出存量的遞減,在文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條件下,需要量如果遇上大幅度增長,必定會產生供不應求的狀況,根據經濟學的理論,供不應求的商品,價格上升。
二,物極必反性:由于中國郵政自1997年后對集郵市場的掠奪性經營,使得早期郵票價格體系崩盤,后期郵票價格深幅度打折扣。按照最簡單的哲學理論,事物走向它的反面,必定會走向它的對立面。1997-2003年郵票的大幅度下跌,為它現在的大幅度上漲創造了條件。
三,收藏品的暴利性:收藏品成百上千上萬倍的增值,不是什么天方夜譚說法,而是多不勝舉的例子,昨天發生過、今天在發生、以后也會發生。郵票作為收藏品的一員,自然有其分一杯羹的權利。
四,全國性市場存在的大潮性:郵票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集藏方式,在中國有著很好的傳統,而中國人對潮流的追趕,遠的有歷次農民運動、近的有文革運動、下海大潮、全民皆股、開廠大潮等等不一而足,凡是這種全國性的東西,它必定會產生大潮。
五,類金融市場的特性(準金融市場):京滬穗二級市場的發育,炒區的形成,有點象早期股票和期貨市場的那種通過手勢成交的痕跡,郵商就如股票的柜臺交易,所有現在形成的郵票交易模式,十足類似金融市場的一些運作模式,做郵商就如做證券公司,只不過是規模小很多,想想,是不是做郵商也不錯呀?
來源:中國投資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