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抱怨最多的,就是各地的瓜農,指望氣溫一日高過一日西瓜能賣上好價錢,卻不料臺風一場接一場席卷城市上空,暴雨也一場接一場傾天而下,溫度上不去,西瓜也賣不上價錢。撐一把雨傘守在瓜堆前,瓜農只能左一口右一口唉聲嘆氣。
進入歇夏期的郵市,也很難找到“夏”的影子,相比于往年,市場出攤率每天都高高在75%以上,來郵市或試探建倉或搜尋機遇或打聽訊息的,熙熙攘攘,人流不斷。從六月下旬夏至到現在,差不多一個月了,市場局部一直保持充滿激情的活躍;剡^頭看看,《毛澤東》后發制人,由最低30元上翹到最高56元,超出《青銅器》,成為2003小版的新領軍品種;“世界杯”小版改暗莊為明莊,從北京到上海,形成一股強大的沖擊波;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也借雅典奧運之風,在郵市掀起新一輪熱浪。郵市熱點相互輪動,市場人氣此起彼伏,這也是歇夏期歷史上少有的特殊現象。
郵市遲遲不愿意進入歇夏期,最堅強的后援團,就是郵票發行管理層。近一兩個月,管理層利好措施也如夏日暴頭雨,剛剛一場過去,接著一場又過來。特別是選擇農歷夏至前后進行庫存郵票戰略性銷毀,雖只是前期政策具體實施,朦朧利好具體兌現,但所起作用,則強大而深遠。這也是郵市運行大轉折的激活點,人氣因此重歸,資金因此再聚,歇夏期也因此多了許多涼意。
盡管如此,夏天之后還會有個更怡人的秋。一方面,京滬兩地“小”郵市不斷升溫的人氣,將通過種種渠道,漸漸從大中城市滲透到邊遠地區,從投機者、投資者影響到收藏者,從而形成波瀾壯闊的“大”郵市;另一方面,處署前后連續推出的三個小版“雅典奧運”、“鄧小平”、“華南虎”,帶著決策層對市場更大的傾斜性,必然引發市場新一輪激情。站在宏觀高度,目前郵市不歇夏,只是大戰役的預演,到真正行情爆發,之間還有一波三折,從時間上判斷,要到十月深秋。
夏天之后肯定還有個更怡人的秋。
來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