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量對郵市有影響 程文高
集思廣益
今年我國郵政決定削減面值,也就是說總發行量折合的人民幣也相對減少,這對于今年郵市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今年郵政部門決定削減郵票的發行量,這對于郵市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研究歷年郵票發行情況和郵票的升值情況可以看出,發行量與郵票升值潛力正好成反比。
“紀”、“特”、“編號票”發行量
少
我國“紀”字頭紀念郵票是從1949年10月8日開始發行“紀1”至1967年3月10日止,18年間共發行124套!疤亍弊诸^特種郵票從1951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特1”至1966年5月10日止,16年共發行75套。紀、特郵票合計平均每年發行11.4套。編號郵票從1970年8月1日開始至1973年10月15日,共發行21套,平均每年發行5套左右。
仔細分析這一段時間的郵票發行和郵票升值情況,就不難看出,發行量越是偏少的年份,目前市場參考價格高出面值的倍數越大。比如,1951年共發行紀、特郵票4套,目前1951年紀特郵票的市場參考價是面值的1380倍。1961年全年發行紀、特郵票10套,目前1961年郵票參考價是面值的360倍。
J.T部分郵票發行量太大
從1974年1月1日開始發行到1991年11月19日止的J、T郵票。1981年共發行J、T郵票23套,全年發行量為1.4846億套,平均每套發行量645萬,全年面值14.83元,目前年票郵市參考價為464.4元,比郵票面值增長了31倍。而1991年,當J、T郵票全年發行量達到5.99億,平均每套郵票發行量為2852萬時,郵市便開始失去增值、保值的潛能。
從1992年開始,我國對紀、特郵票實行按年編號并延續至今。1992年勢狽⑿刑資揮?0套,但是全年發行量卻比1991年翻了一番,猛增到11.5428億,平均每套發行量也是上一年的2倍。一時間,郵市出現了這樣一個怪現象:新郵一面市就打折,接著該年的全年郵票也難逃跌價的命運。如今,1992年的年票郵市參考價是郵票面值的8.5折。
廣州日報大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