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正在進行著超級特大行情(劉鴻龍)
一位資深郵商說:“1994年的民主人士人頭郵票,是最臭不可聞的,但郵商們現在對
其的收購價超過了面值。我連做夢也想不到現在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類郵票如此上漲,
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然而,筆者卻覺得太正常不過了——
筆者預測的郵市超級特大行情,現在已如筆者預測的那樣,淘汰了很多老郵民。但隨
著行情的展開,轉變觀念的老郵民會逐漸增加,并且增加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行情的上漲
速度也會逐漸地加快......那些先轉變觀念的老郵民,將在正在進行著的本輪超級特大行
情中獲得巨大的財富。
一,正在進行著的超級特大行情是“市場郵市行情,不是政策郵市行情”。
按照老郵民的慣性思維,郵市每次比較大的行情,總是重復如下的“規則”:先是新
郵票或者是其它的優秀郵票上漲,當它們漲到一定的程度后,其它次好郵票開始上漲,次
好郵票上漲了以后,最后才輪到打折的垃圾版票上漲,打折垃圾版票上漲之后,行情便結
束了。
但本輪行情,卻按照筆者預測的那樣,反過來運行,那些打折的最臭的垃圾郵票先上
漲,當它們上漲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后,才由“非典”這一新郵票,帶動其它新郵票,以及
其它優秀郵票上漲。這一巨大的變化,所有的郵民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這不是一個普通的
信號,它預示的是郵市的“天”變了,最臭的郵票為行情主流的“市場郵市行情”——超
級特大行情來了!
“市場郵市行情”是在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下自行運行的。其最顯著的特點是:1、
它不跟著郵政的政策走,相反,郵政政策跟著它走。2、“市場郵市”是“郵政政策”的
主導,“郵政政策”是“市場郵市”的輔導。
近10年的中國郵市,實際上經歷了政策市、反政策市、市場市三個階段:
1、政策市階段
主要是1995年之后的一段時期。1996年郵政自動銷毀了一部分郵票,郵市隨之上漲,
最終大漲。這種郵市是典型的隨政策而動的政策市。
2、反政策市階段
主要是2000年以后的一段時期。當時郵政主動出了很多利好政策,以使打折郵票的品
種減少,打折幅度減小。中國郵政甚至在2000年4月27 日的《光明日報》上向全國人民公
開承諾:本年度內基本消滅打折郵票。但郵市并未隨郵政的政策走,反而反政策而行之,
使郵市上的打折郵票品種越來越多,打折幅度越來越大,形成了典型的反政策郵市。
3、市場市階段
主要是2002年以后。此時大幅打折的郵票在郵市上已經遍地皆是,“大足石刻”小型
張剛發行,其市價就接近5折,使郵政慌了手腳——郵市終于失控了——郵政此時被迫出
各種各樣的利好政策,以修復“破爛”的郵市,恢復郵人的信心。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管
理司司長劉建輝,此時無可奈何地、破天荒地通過媒體呼吁,投資者要恢復信心。而不是
象以前那樣,教訓廣大郵人了。
目前,郵市上還有大量的郵票大幅打折;全國各地的郵人在告郵政的狀;人大代表在
關注著郵市,提“郵政違規、違法”的提案。郵政已經“四面楚歌”,他們還敢逆著郵市
出政策嗎?不!他們還沒有傻到這種程度。
郵政一直舍不得銷毀庫存郵票,更舍不得降低紀特郵票的面值,但他們卻在郵市長期
不景氣的強大壓力下,象擠牙膏一樣,一次次地銷毀庫存郵票、一次次地降低紀特郵票的
面值。去年銷毀了34億元左右的庫存郵票,使1992年-2001年的庫存郵票,僅剩原來庫存
量的6/100了;今年全年的紀特郵票,總共只發行3枚(3元)的高面值郵票。這些在以前
是不可思議的,這些“不可思議”,無疑是郵政政策跟著郵市走,郵政不敢逆著郵市出政
策的最好例證。
郵政現在只有順著郵市出政策——這是大趨勢——郵市已經進入“市場郵市”時代了
!
二、正在進行著的“超級特大行情”不是炒新郵者利用的大旗。
最近兩年,郵市底部不斷抬高,現在的郵票價格和前年相比,已經大幅上漲了,這是
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的事實。這是本輪郵市超級特大行情展開過程中的前期,理應是賺錢
的時期。
但遺憾的是,去年年初,由于一些老郵民的慣性思維,特別是某些不負責任的郵評人
士,打著筆者“預測”、“開創”的超級特大行情的大旗,誤導廣大郵民大肆炒作03小版
等新郵,說什么一版“青銅器”小版,將來能漲到買一輛高級轎車的的價格,把一些郵民
騙的昏頭轉向,自己卻在“青銅器”漲到,不夠買一輛高級轎車的1/10個煙囪的價格的時
候,就將其拋了個干凈。害的一些聽了郵評的郵人,深套其中,現在已經是苦不堪言了!
最可惡的是,那些上了當,被深套其中的郵人,現在還不得不說,那些害了他們的郵
評人士好!否則的話,那些郵評人士如果在媒體上承認自己的推薦是錯誤的,承認“青銅
器”之類沒有了前途,甚至說“青銅器”之類,現在的價格還被遠遠高估了,那些被套的
人,不是更苦了嗎?!其實,任何人都不喜歡有人說,他們被套的品種沒有價值,還會繼
續下跌。這似乎是郵市上的一種很“正常的心理”。
但郵市畢竟是市場,郵票的下跌和上漲,是市場規律強制調整的。無任郵評人士如何
宣傳——把嘴講爛了,最多也只能對郵票價格進行短期的影響,對其長期影響是不可能的
。“青銅器”之類的上漲,只不過是2001年井噴行情中的“蛇小版”、“航太小版”之類
的翻版而已。行情過后,它們也將象“蛇小版”、“航天小版”一樣,最終變成老郵,被
人遺忘——走向漫長的價值回歸之路,甚至象“蛇小版”一樣,變成打折郵票。
三、正在進行著的“超級特大行情”,讓郵政既喜歡,又害怕。
正在進行著的“超級特大行情”,讓郵政既喜歡,又害怕。喜歡的是它可幫助郵政解
決郵票打折的問題,害怕的是它可能引起郵票在短期內爆漲。
新的國家郵政局(劉安東)上臺后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治理打折郵票。但郵政治理打折
郵票是不允許郵票在短期內爆漲,不允許過多地吸引各行各業的人和資金進入郵市,使郵
市人滿為患,影響郵市安全,影響社會與金融穩定的。這是國家郵政局沒有將1992年-200
1年間的郵票全部銷毀的主要原因。
1992年-1996年間發行的“打折”郵票,在郵人的眼中非常的臭,如果郵政庫存的這
類郵票賣出來,實在是難以獲得什么好處,但卻對治理打折郵票有極大的危害。所以國家
郵政局未把這類郵票的庫存全部銷毀掉,決不是為了單純地獲利,而是志在長遠。他們已
經意識到郵市正在進行著的超級特大行情,他們必須為防止郵票短期內爆漲做準備。
但國家郵政局為防止郵票短期內爆漲做的準備,未嘗真正有效。
1、平信郵資為0.2元時發行的1992年-1996年間的郵票,面值非常低,很容易被郵寄
消耗,1996年-1999年3月間平信郵資提高到0.5元時,就更容易被郵寄消耗了。在1999年3
月平信郵資提高到0.8元以前,郵局一般不會拒絕郵票寄平信和掛號信等,所以1992年-19
96年間的郵票,在1992年-1996年與1996年-1999年3月這兩個時期內,被大規模地“自然
郵寄”消耗掉了。
2、1999年3月平信郵資提到0.8元以后,郵政拒絕郵票貼用郵件的現象開始出現,并
且越來越嚴重,但他們對直接投入郵箱的平信(和超重信函)很難拒絕。此時人們對郵票
已經失去了信心,郵票大幅打折。面值低,適合寄平信(和超重信函)的1992年-1996年
間的郵票,便被超常規地“人為郵寄”消耗了。
3、在1996年-2004年間,郵政進行了數次大規模銷毀庫存郵票,唯有1992年-1996年
的郵票每次都成了銷毀對象,而成了銷毀最多的郵票。
4、由于郵商、投資者,以及地方郵政一直認為1992年-1996年間的整版打折臭郵票,
沒有投資價值,所以郵商、投資者不可能囤積它們,地方郵政則不愿意囤積它們,使其存
世量很小。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1992年-1996年間的整版打折臭郵票的庫存量和存世量都已
經非常小,有的可能小到我們無法想象的程度。
所以國家郵政局做的上述“準備”未嘗有效。
四、正在進行著的“超級特大行情”,將進行財富的再分配。
在當今的中國郵市上,郵政自己、以及幾乎所有的老郵民都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無數
老郵民輸光了銀子——短褲都沒有了,只剩下一根褲帶系在腰上,光著身子,帶著無限的
傷痛離開了郵市;郵政則由于自己的違規運作,使大量打折郵票充滿了郵市,大量打折郵
票回流郵政通信領域,使郵政長期“只寄信,沒有收入”,而大遭“損失”!
這是財富流失、財富再分配的一種形式。這些流失的財富,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
,它們實際上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就象無形資產一樣,讓人無法直接拿到它。郵市經
過長達7、8年的下跌之后,這些未消失的、暫時無法顯現的財富,在郵市上越聚越多,現
在已經聚不下了,又要在郵市上顯現出來——爆發超級特大行情,將把它們進行新一次的
財富再分配!!
這也是是郵市長期下跌必將長期上漲,郵市爆跌必將爆漲的內在動因。
其實,郵市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財富再分配的地方。
筆者提醒各位不要去買1996年以后發行的郵票,比如:“海底世界”、“黃山”之類
。這類郵票還有很多老郵民喜歡,它們存世量非常大。目前,打折郵票的下跌,主要就是
這類郵票打下來的。
1992年-1996年間發行的整版郵票,特別是它們中那些高面值票,不超過1.6元的版票
較好。1992年和1993年的版票和年票,由于面值特別低,發行之后消耗時間長達13年之久
,則應重點關注。這類郵票當中,紀念郵票又比特種郵票好。
購買上述整版郵票,將在本輪郵市超級特大行情的財富再分配中,獲取最大的收益。
筆者認為,郵市本輪超級特大行情,如果從前年底開始算起,其運行時間將長達6年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