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只有打折,才能維護集郵者的利益
集郵的郵,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想當然地會以為是郵票,其實非也。郵者,郵品也。郵品不僅僅包括郵票,還包括封、戳。只有票、封、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才會形成集郵藝術品,如極限片、首日封等等。
很多集郵者,預訂郵票,主要是為了DIY,做封、做片,或者做其它郵品。筆者預訂了今年郵票,也是為了做封片。如果不預訂,在當前不是敞開銷售郵票的情形下,誰會傻到原價預訂年終打折?至于形成郵品后,一般價格要高于單純地未曾使用過的郵票。大家去看看,那些郵票實寄票,也包括版票封,雖說郵票已經使用過,但市場價往往要高于全新郵票。如《雞血石印》版票原地封市價在70元左右,是新票的2倍多。這而且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看到做好的漂亮的封,誰會不覺得自豪?集郵的快樂首先在這兒產生。只集年冊的集郵者當然會選擇在年底時通過網絡、郵市或其它方式一次性打折買入,省下了很多MONEY。難道說打折不好嗎?
而對于做郵品者,從郵市打折買入郵票作補資用,可以降低集郵成本,豈不善哉?
而且從世界來看,郵票打折是普遍現象,大到西方發達國家,小到亞洲中小國家,幾乎都存在著打折現象,只不過是折扣有多有少罷了。
所以,集郵者首先是支持打折的,等到哪天不打折了都是溢價的,必然會加大集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