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獻禮:中國郵市參考
祝愿2005年的郵市能夠沐浴在春風里,映照在陽光下,繁榮在花簇間,美麗在彩虹中,祝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健康幸福,收獲友誼!
歷史學上,比較樂觀的觀點認為,現階段的中國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復興時期,是歷史上的第三次文明高峰,即春秋戰國造就的秦漢盛世,五代十國后的大唐盛世,現階段則是經過宋元明清人性的泯滅,到現代人的自由民主精神的奔放而造就的全新的興盛時期。
盛世興收藏。郵票由于先天性地直觀記載了歷史的發展,是僅次于國家貨幣、只允許國家發行、帶有等同于貨幣的面值的有價憑證,是濃縮了的藝術創作精品,且通常是文化遺產和自然風光、重大事件等在方寸之上的精彩再現,被稱之為“國家名片”,從而成為新一代新興收藏品的寵兒。
郵市,承載著印以時代烙印、本身具有一定價值的郵票,同時又由于時代的發展而具有了投資屬性,從而使具備了文化和商品的雙重屬性的郵票,成為郵市乃至經濟時代的驕子。
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港澳回歸、申辦奧運、加入WTO、抗擊非典、載人飛船的發射等,無不昭示著中國在世界上的顯赫地位和強大的實力。社會穩定、經濟快速增長、巨大的民間儲資、負利率時代的來臨等等,使得郵市具備了再次成為引人注目的投資市場的客觀條件。
一、政策影響下的中國郵市
在郵市,由于掌握著原始貨源(投資籌碼)的管理層,同時又具有制定郵市發展政策的權力,而郵市的實物交易、沒有大盤指數等特點,使得郵市上政策的威力遠遠大于政策對股市等資本性、信息化投資市場的影響。因此,郵市上歷次大行情和大調整,政策面無一例外地發揮了主導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釋為,目前郵市最主要的系統風險來自于政策。政策可以把郵市變成瘋熊,亦可把郵市變成瘋牛。
自2002年下半年至今的近兩年時間里,政策面的活躍程度是空前的。面對低迷已久的郵市困境,一個個利市政策逐步出臺:國家郵政局提出以“傳播文明,誠信服務,面向市場,健康發展”為集郵業務十六字指導方針、取消“郵資已付”戳、新郵持續的減少發行量、取消縣級集郵公司等等。但郵市總體上依然萎靡不振,郵市的表現是對利好的置之不理,且從中分離出利空因素,使得市場一跌再跌。2004年伊始國家郵政下發了國郵2004(406)號文件《關于國內包裹納費方式等問題的通知》,為寒冷已久的郵市吹來一股強勁的暖風,郵市擺脫了多年的沉寂。這有可能是中國郵市走向新的發展時期的轉折點。
現在市場面臨的問題是:政策是否能夠持續地扶持郵市健康、有序、穩步地發展?從郵票可貼包裹、破版銷售新郵、對92年至2001年郵品封庫、進而銷毀等直接政策,和郵政治理打折票的堅決態度、有力的措施,加之根治市場炒新頑疾的手段,以及一些基本面上的變化來看,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郵市的政策面是呈良性發展的。
5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劉格文、蔡臧的文章《猴年郵市演繹激情》:“國家郵政局有關培育、扶持郵市的政策不會改變,今后還會繼續出臺有利于郵市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實現‘改變國家名片長期打折的被動局面’這一目標。封存后的后續動作將是又一次大規模的銷毀行動,也可以活躍郵市。郵政部門政企分開、主輔分離等改革措施也將推動郵市的良性發展。我國已經步入負利率時代,更多的閑散資金要找出口,收藏品市場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郵市持續升溫面臨難得的機遇。”
二、逐步市場化的郵市
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講,政策支持郵市的發展,以及加快完善郵市市場化制度是歷史的必然。當前,國際上郵政體制改革的大趨勢,已使中國郵政面臨最后的抉擇,中國郵政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體制改革已是勢在必行,這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郵票發行體制與經營體制根本的轉變,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政企分開將會使中國郵政直面市場,而長久在政策影響下的郵市,將會逐步市場化。政企分開之后集郵公司的運作市場化,加之新《郵政法》即將頒布實施,將使郵市逐漸走上穩定發展的道路。
同時,管理層的政策措施在逐步面向市場,在向著市場規律的方向發展,政策調控市場的能力也在逐步加強,比如4月23日,由于市場連日調整幅度較大,且恰值“非典”疫情有可能擴大,管理層即適時地公布了封庫的消息,刺激市場向上到一個合理的價值區間。又比如,2004年郵票的發行量呈增量趨勢,但這個幅度較小,考慮了市場的接受程度,不會出現91年小型張1300萬,92年小型張一下子增至2000萬以上的大躍進式的發展。6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記者招待會,稱中央宏觀調控措施的有效實施,已經取得了七個方面的明顯成效。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已得到抑制,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經濟效益穩步提高。6月25日,管理層旋即公布對1992年至2001年的庫存郵票進行銷毀,顯示管理層抓住機遇的意識大大加強。
這些都說明了管理層逐步按照市場規律辦事,適應市場發展,順應經濟規律,穩步推進郵市向前的政策措施正在有效地實施。因此,沒有必要擔心郵市會再次大幅下跌。當然,類似97年的郵市突然間大幅度暴漲的可能性也很小,郵市行情今后發展的方式有可能是慢牛式的行情,整體呈現大漲小回的格局。其間,多年來價格嚴重低估的題材重大、需求較大的精品將會走強于這個市場。
有一種觀點認為,郵市行情的發展與國家郵政的政策關聯不大,郵市有其自身的發展和運行規律。在郵政體制改革、政企分開之后,郵市將會徹底擺脫政策的束縛,真正按市場規律、經濟規律運行。但是,更多的觀點認為,在沒有完全資本化,且具有中國特色的郵市中,目前暫時不具備擺脫政策、完全市場化的條件。
三、郵市的價值中樞嚴重扭曲
郵市的基本價值中樞,直接體現在郵票的面值上。而郵市的市場價值中樞,由于郵票的發行量、存世量、題材等因素,比較難以估測。目前市場上充斥的打折票,說明中國郵市目前尚處于基本價值之下,還談不上市場價值的體現。下一步,政策上、市場上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消滅打折票現象。
消滅打折票、打折張之后,郵票作為有價憑證或是收藏品,將會逐步體現其價值的存在。而其價值的具體表現將在郵市上。一些發行量較小,或是經過消耗存世量較小,或是題材重大需求較大,或是集藏者喜愛需求較大的郵品的價值將會得到逐步的價值表現,從而在整體上提高郵市的市場價值中樞。
把中國郵市放到歷史和社會的大背景下去觀察,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目前尚處于基本價值之下的中國郵市,應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
四、前期市場回顧
事實上,在2002年的下半年,市場已經露出了進入底部區域的跡象。從政策面上,取消郵資已付、減量、銷毀、撤銷縣級公司等,也透漏出回暖的苗頭。
于是,市場主力2002年的6月開始,全面介入了以《大足石刻》、《步輦圖》、《壺口瀑布》為代表的小型張。而2002年,國家郵政發行了兩枚有爭議的重磅郵品《世界杯》和《中秋節加字》,它們是1995年《世乒賽》和《無齒桂花》的傳人。也許,這是后市行情的伏筆,也許,這是自然的巧合。
但是到了2003年,發行政策上的大小版共行,使得市場進一步惡化,加之郵政監管不力和多年積累的內部腐敗等多種因素,集中宣泄在2003年。具體表現在市場一跌再跌,處于嚴重超跌狀態。超跌的市場往往能夠帶來超級的大機會,“03小版”就是郵市送給堅守在超跌郵市的郵人的一份厚禮。
2003年后期,政策面再次向好的方向傾斜,如取消大小版共行的發行政策等,主力開始介入小版張板塊。2004年伊始,《猴》系列郵品發行,在“郵票可貼包裹”的政策配合下,郵市產生了恢復性上漲行情。
五、后市走勢前瞻
2004年是主力布局的時間。就像下棋一樣,現在主力會把要害部位的棋子先擺出來,不急于出局,為明年和今后的牛市打基礎。而現在急于出局的只有目光短淺的資金或是過江龍式的短線資金。從這個角度來講,《猴》系列、03小版、精品小型張等將可能是今后行情的重頭戲。
從整個郵市大的角度來看,經過上半年的上漲、調整之后,將會營造一個2004年的底部區域,從而與2002年的市場底部、2003年的超跌區域形成一個跨度達三年的類似于“頭尖底”形態的市場底部。
由于郵政在政策上治理打折票的決心和有力舉措,加之重大銷毀政策的實施,今后的市場將會展開價值回歸行情。此間,一些題材重大、價值低估的精品郵票,如《申奧成功》、《WTO》等特字系列、《世界杯》、《中秋節加字》等縮量郵品、《毛澤東》、《篆書》等03小版中的精品將會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也可能出現一批缺乏題材、市場形象較差的品種被市場逐步冷落。價值回歸行情的標志是打折票、打折張成為歷史。
價值回歸行情之后,既然作為投資市場,價值發現及價值挖掘的行情是肯定會有的,只是還要看管理層的政策,并要采取管理層容許的戰略和戰術。
六、入市策略研討
飽受了郵市風雨的人們,憧憬即將到來的絢麗彩虹。如何面對?
由于郵市的基本面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在以后的一段時間中,郵市將可能走出牛市行情,現在涉足郵市的投資者都將得到不菲的回報。
在價值回歸的初期階段,從容介入,坦然面對,堅決持有,享有收獲的快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而在市場消滅打折票之后,集郵業務將會得到一個快速的發展,郵市的另一個興旺時期將可能來臨,大家重溫的是90年代后期的盛景。此時,在管理層容許的炒作范圍之內,則需要介入有題材、需求大的精品,等待市場主力的價值發現。
面對后市,過分樂觀和過分悲觀都不可取。郵市的現實可能會讓市場內的人們感覺到的是更多的無所適從。把眼光放開,再放開,樂觀的因素是來自于社會的進步、經濟的增長、時代的發展,加之郵市基本面的進一步改觀。這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