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變異:由市場向集郵者 張健初 |
發布日期:2004-12-31 7:1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政策變異:由市場向集郵者 張健初
2004年郵市雖然紅火,但到年底盤點,真正在其中謀得好處的,應該是地方違規集郵公司,是與這些公司有關聯的中間商,也包括前期參與其中的炒作者。尤其是所謂的“版式二”,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雖也有大起大落的驚心動魄,但最終一看,基本都在面值3至5倍以上。固然也有少量投資者參與其中,但大多傳統模式的集郵者,只以零散套票為主,若不是有“甲申猴”贈送版在其中墊底,今年一定又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無奈年。發行方洋洋得意的2004年郵票發行政策,相比以往,確實有很大改變,但這種改變為誰而“變”,是炒作市場還是普通集郵大眾?答案是明顯的。
郵票發行方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相關人士最近談郵市建設時,再三強調“炒作對集郵者不利,對郵政不利,也對集郵市場不利。”并特別懇請市場人士,不要搞資金運作,投機炒新。”為了抑制市場炒新行為,2005新郵政策做出了“取消大小版發行方式”的相應調整。從公布“西氣東輸”和“臺灣古跡”郵票版式看,此精神,已堅定不移地貫徹到發行工作中。對于市場參與各方,這其實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2005年始,郵票發行政策的天平,要真正向集郵者這一方傾斜了。
為什么有此說法?可以先對“版式二”進行回顧——“版式二”決策正式推行于2003年,其中2003新郵除兩款型張外,其余24個品種,款款都安排有“版式二”;2004全部28套新郵中,也有13款“版式二”。經過兩年運作,“版式二”雖然為郵市局部帶來了一定活躍,但宏觀上,并沒有改變郵市虛弱本質。其中高者,如“青銅器”、“崆峒山”、“雅典奧運”,雖然漲上去時八面威風,但往下落時,也快如滑梯,沒有任何商量余地。而這些強勢品種的下行,為大盤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大。其中許多跟風者,進進出出之中,糊里糊涂又淪為套牢一族。更深層次認識,“版式二”其實就是與小型張、小本票類似的新形式,由于沒有郵政消耗,發行量就等于存世量,因此頂多紅火個三五年,就會“一朝春盡紅顏老”,被其它更新的形式所替代。
相比之下,大版形式小版化,且“整張的枚數不超過10枚”的準小版,盡管在市場也有不同程度的炒作,但由于性質不同,引發的結果也大不一樣。以2004為例,類似小版有“鄧穎超”、“鄧小平”、“雞血石印”等3款。經過春花秋月,起起伏伏,到年末,“鄧穎超”仍維持17元,為面值212.5%;“鄧小平”依舊在21.50元一線,為面值335.94%;“雞血石印”也保持在31元高位,為面值276.78%。單一看市場表現,三者與其它小版并沒有差異,但由于市價拉高,其零散套票順風行船,也攀升到相對高位,分別為2元、5.20元和7.20元。而這3款單套票的市價上揚,又抬高了2004年票的整體價格,使其打折幅度,向下降低了好幾個百分點。而這一點,恰恰是集郵者期盼的,也是發行方最愿看到的結果。
為推動郵市良性發展,發行方2005年“新郵取消大小版發行方式”,斬釘截鐵,不僅下了決心,而且還付出了巨大代價。2004年除“甲申猴”外,先后推出的“版式二”共有11款,總面值為6244萬,如果加上開發郵品的附加值,其總值應該過億。對于決策者敢做出這樣的犧牲,僅僅膽略是不夠的,還需要更長遠的眼光。
2005年“乙酉雞”已經開叫,其中“西氣東輸”小版期貨價15.80元,“臺灣古跡”13.80元,前者略高于面值,后者為面值146.8%,應該說這個頭開得不錯。尤其是含有3元高值的“西氣東輸”,不再遭遇“見光死”尷尬,大大增強了集郵者信心。相信隨更多令人樂觀的局面出現,集郵者臉上的笑,還會更加燦爛。
大江南收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