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炒作不利于市場發展 |
發布日期:2004-12-25 21:4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版式炒作不利于市場發展
當前郵市流行的版式炒作,是自03年以后市場對郵品運作的主要模式。說到版式炒作,有人高興有人愁。高興的是,它可以為官商勾結帶來滾滾財源,完全距老郵于門外,為新郵炒作提供一個廣闊的天地;愁的是,它讓廣大集郵者投資者手里的郵品無人問津,無法實現價值回歸,并再度套牢一大批投資者,進一步毀壞這個市場,摧毀集郵者僅存的一點信心。
版式炒作就是對新郵新版式以版為計量單位的炒作方式。這種炒作通過對量的概念的偷換,使很多新郵大批成為“量小”郵品。而老郵,由于版式炒作只局限在新郵新版式中,因此將被完全拋開,使市場熱點緊緊圍繞新郵進行,這樣下去不利于重塑郵品形象,不利于前期郵品價值回歸,不利于調動場外參與者的積極性,不利于市場做大做強。
目前來看,版式炒作還僅圍繞單版炒,并未全面展開。單版式價格高于多版式,很多從不被郵人看好的小票,由于它是單版式價值炒作就能得到超水平的發揮,而一向被郵人敬重設計精美題材優秀的大套票,由于它是多版式就要打折,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現象。現在市場上聊齋小版的持續上漲,正在矯正這一不合理現象,但仍掩蓋不住另一個矛盾,這就是對百合花小版如何定位的問題。百合花小版發行量68萬,從量的角度看比楊柳青少小,楊柳青現價是面值的4倍左右,百合花卻打折;從集藏效果看,百合花有版張的氣勢,而楊柳青兩套一版顯得輕飄飄,百合花多版式的設計題材均優,欣賞起來耐人尋味,其價打折實在不公。但從百合花1640萬的總發行量來看,它是03郵品中的垃圾,百合花郵票相比03其它郵票就不應該值錢,它的小版怎能不打折呢?因此其價格打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版式炒作忽略郵品發行量的存在,單一強調版式的量,而這種郵品發行總量的大小,又必然限制和影響這種版式的郵品在交易中的實際定位,這一問題的存在與單一強調版式的量形成一種矛盾,這種矛盾又很難解決這就是版式炒作的弊病。再看新郵鄧小平與清明上河圖的量價比,兩者都是1000萬左右的量,鄧小平郵票價格是其面值的3倍以上,清明上河圖郵票現價不足其面值的兩倍,論題材清明上河圖是拔尖的,但卻漲不過鄧小平郵票,這就是版式炒作的杰作,這又是一個不合理的現象,兩者之間一個是版量,一個是套量怎能相互比價呢?各種郵票每套枚數多少不同,印成版票以后版量相差很大,這種以版為計量單位的炒作方式,怎能真實反映每種郵品的真正價值?僅在新郵之間就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比起老郵無論比版量還是比套量更是沒法比了。版式炒作使郵品價值顛倒,很難理順郵品之間真正價值,致整個郵票價格體系陷于混亂,不利于廣大集郵者認同這個市場,參與這個市場。
版式炒作模式的出現,無疑是要致傳統郵品于死地,讓郵總發行的新郵大幅高開,變郵市這一投資市場為徹頭徹尾的投機炒作的市場,最后在郵總所發新郵對市場大劑量抽血后,致郵市枯竭而死亡。版式炒作本來是郵總搞的,是郵總所發“短腿”而引發的,是這一炒作模式,掀起了暴炒新郵的局面,6元多的面值就可以高開到50~60多元,如此巨幅的高開把郵人嚇也嚇跑了。新郵的暴漲,沉淀多年的老郵品大面積大幅度打折,這一違背價值規律的本末倒置,讓廣大郵人望而生畏。市場在這種狀態下發展,何談集郵者回歸,何談集郵隊伍大發展,何談投資回報。現在可好郵總又把炒新帽子扣在了郵民頭上,可憐的郵民真是即賠名譽又賠錢,有冤無處伸。
本著集郵收藏由淺入深先易后難的規律,郵人在對各郵品的需求上,表現在市場交易中相互之間量的需求差異很大。在郵人集郵所處不同階段,對各郵品的需求將有不同的選擇。一般情況下,郵人集郵都是先對套票型張進行收集研究與整理,然后隨著集郵活動不斷開展與郵識不斷豐富,逐漸對其它郵品產生興趣與愛好,開始有選擇的加入到某種郵品收藏行列。集郵市場在對各郵品的運作中,能否認真把握這一規律,合理分布對各郵品的運作程度,是贏利賺錢發展市場的關鍵所在。而目前對新郵的版式炒作,就是違背這一規律而膨脹發展的。
現在集郵者中,套票收藏仍是主流,所謂世界潮流小版收藏,根本未形成有效群體。郵市低迷時期,廢棄套票收藏而大力宣揚發展版張票收藏,其結果就是讓廣大集郵者遠離這個市場,遠離集郵收藏活動。面對集郵素質大幅提高的集郵者,面對現實放棄版式炒作,回歸以集郵收藏沉淀需求為背景的價值開發,是市場長久發展的唯一良策。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