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小版張的面紗 (直言) |
發布日期:2004-12-15 5:1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掀開小版張的面紗
小版張是郵市低迷時,郵總推出的“量少”郵品。自小版張面世以來,郵人對其褒貶不一分歧很大,為了搞清其真正投資、收藏價值,我們不妨對其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
小版張在《集郵大辭典》中的定義是:“小版張是在已有郵局全張之外另行印制的小開張郵票,其特點是:四周一般印有邊飾或特定的圖案與文字。所含枚數比郵局全張少,郵票的面質、票幅、刷色則與郵局全張相同”。從定義中我們看到小版張是在已有郵局全張之外另行印制的小開張郵票,就是說小版張必須依賴于版式一的存在而存在,它不是郵票的一個獨立品種。小版張與郵局全張的不同就是另行印制和四周一般印有邊飾或特定的圖案與文字,所含枚數比郵局全張少,從這一點來看小版張與現在的小版票沒有什么兩樣,因此說其并未改變郵局全張的屬性,它只是區別于版式一的另一種版式,即版式二。在《實用集郵辭典》里也可找到答案,94頁、[小版張]:“尺寸規格比較小的全張郵票。小版張的四周也有完整的紙邊及各種印刷標記,有些還有票邊圖案”。在這里我們看到小版張是尺寸規格比較小的全張郵票,而全張郵票就是整版郵票,這是郵人都清楚的。在《實用集郵辭典》93頁、[張]:指郵局全張,即送交郵局出售的整張郵票。俗稱“整版郵票”。實際上在郵票發行公告中就已經說清楚了,所謂版式二就是相對版式一的另一種版式。什么叫版式?《實用集郵辭典》112頁、[版式]:“版式即不同票型的子模組版特征。根據具有特征的子模,在郵票全張中的位置變換,可以區分出不同版式”。這就告訴我們版式是全張郵票的組版特征,通過版式觀察可以區分整版郵票的不同版式,版式改變不意味另一種新的郵票誕生。再從另一個角度去確認小版張,《實用集郵辭典》168頁、[種]:“郵票的類別量詞。完全相同(同一圖案、同一面值)的郵票稱為同一種郵票”。小版張中的郵票與郵局全張中的郵票完全相同,因此屬于同一種郵票,這套郵票的發行量就是版式一與版式二套數的總合。而小版張的版量是相對版式一而言的,也是相對版式收藏而提供的量,這個量與每種郵票的發行量是兩碼事,是不能混淆和必須嚴格區分的,更不能用這個量與其它郵票進行量價比。
幾年來小版張作為短腿郵品而存在,嚴重沖擊了長期以來形成的郵票價格體系,使集郵市場陷入極度低迷和混亂,是郵總毀壞市場的鐵證,是郵總不擇手段榨取民脂民膏的有利證據,是郵總愚弄廣大郵人玩的數字游戲,對此我們應予以揭露,怎能還為其歌功頌德。當然郵人對小版張的預期較高,與前期JT票中中美小版張的良好形象和高價位也是分不開的。但不能忽視現在的小版張非當年的小版張,當年的小版張只中美小版一個品種,且量又極小充分體現了當時小版張版式的稀有當然非常珍貴了。而現在的小版張經過品種發行量上的雙重大擴容,已今非昔比,況且今后新郵發行都是小版,這種版式在現階段已不再稀有,已被廣泛應用成為新郵發行的大路貨,因此現在的小版張決不能與當年的中美小版張相比較,它與小版票一樣同屬于同一版式,它只是比小版票多了一個名分的全張郵票品種,以此實在構不成對整個郵票價格體系的沖擊。
現在市場上熱炒小版張,主要依據是它的量小和版式精美。而面對新郵小版票普遍發行的沖擊,小版張的版式精美已蕩然無存,具有量小效應的發行量實際上只是版與版的量比,F在看來把小版張當作打開其它郵品上漲空間的龍頭版塊而熱炒,還有什么意義呢?實際上用小版張的量與其它郵品的量進行比價,這只是一個夢,而且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這種比價無非是讓編年票張都打折,而且折扣很低很低,無非是讓JT票中的100萬量的精品重新回到幾十元的價位,還不如干脆就讓郵市毀滅吧!因為小版張近時期在整體郵品不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根本達不到預期中的打開其它郵品上漲空間的價位。只能在其上漲下跌,再上漲再下跌的反復震蕩中,把整體郵品帶下來,直至帶入深淵,進一步毀壞這個市場,至郵市于毀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