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應作為郵票投資的“底線” 平 頂 |
發布日期:2004-12-12 11:2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保值”應作為郵票投資的“底線” 平 頂
眾所周知,參與任何投資都需要保值,而最終的是需要增值,這才是眾多參與投資者的心愿。那么,作為郵票投資者也同樣是這樣的心愿,也同樣需要自己投資的郵票增值,需要賺取更大的利潤,這才是每一個投資者的真正目的?墒牵]票市場最終讓投資者痛苦地遠離而去,因為眾多的參與者不僅沒有得到自己預期的利潤,而連保值也沒有做到。所以,筆者寫下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呼吁,如果要想我們的郵市真正凝聚人氣,如果想郵市再次出現火爆的行情,如果想我們的郵市上的“郵迷”再次回到1997年時號稱的3000萬,那么,作為國家郵政部門就要真正為參與者著想,為國家政策下這個特殊的投資市場負責,要把保值作為郵票投資的“底線”,相信這樣才能真正使郵市振興、繁榮。
然而,郵票投資市場經過1991年和1997年的高潮,又歷經了2001年的井噴行情以后,郵票這個昔日人們追捧的濃縮藝術品排除個別“短腿”品種和個別精品郵品以外,眾多的郵品沒有擺脫打折的命運,眾多郵票打折程度之深可以用“殘忍”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直到2004年的春季行情的走牛,也同樣沒有擺脫郵票的打折,很多老郵品在底處呻吟無助,而新發行的郵票也同樣淪為打折的隊伍之列。面對這樣的投資市場,面對如此無奈的行情走勢,不要說我們用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錢買來的郵票增值了,就是保值也不能得以如愿。其實,在這樣的市道中,我們廣大參與郵票投資者是很知足的,很多參與者這么對筆者說,哪怕我們用血汗錢買來的郵票不要利息,即使保值也好,我們也可以說聲謝謝了?墒,現在的郵票去掉增值的意愿不講,而現在保值卻也萬難。還有的說,即使我們的郵票買個8折,9折的也算安慰了,可是,很多郵票最低曾經打折到三幾折的程度,這讓誰能夠承受這樣的壓力。
2004年,面對這樣凄慘的市場,國家郵政當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很多朋友認為市場要好了,市場也許會在國家的救市政策下走出反轉行情,也許郵市再次出現1991年、1997年的行情,人們在期待,人們在期盼。事實往往是背離的,往往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市場在救市政策的利好推動下,在場外眾多資金的積極加盟下,在全國郵商和眾多郵迷廣泛的參與下,在經過春季行情和夏季行情以后,再次步入下滑通道,人們預測期盼的秋季行情終于在人們翹首以待的心情下夭折。這也難怪,畢竟市場經過這么多年的洗禮,很多人對郵市的喜愛程度已經發生了根本轉移,眾多的郵商已經轉行,被稱為3000萬的“鐵桿郵迷”也已經逃離而去。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家終于審時度勢,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救市大行動,2003年的精美小版張的橫空出世,把發行量一下子降到40萬到100萬,郵票也降到了80年代中期時間的發行量,由于超低量的原因和精美的小版張形式,終于在2004年爆發了春季行情,許多小版張漲勢瘋狂,三五倍的利潤到處可見,真正演繹了一場郵市新貴的大狂奔。2004年的“五猴鬧春”更是讓人們看到了希望,讓人們積淀已久的能量徹底爆發出來?墒牵谌藗冃老踩艨竦谋澈,卻潛在著一個危機讓善良的郵票參與者不能窺視。那就是說,國家救市力度之大,在以前的兩次高潮中是絕無僅有的,從降低發行量到小版張新的形式的出籠;從版式的改革到銷毀30億天量郵票的驚天舉動;從《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和全國眾多媒體的宣傳到全國上下懲治違規現象(郵票早產、郵票賣大戶等)的重手,都可以說是空前的。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為什么由國家權威部門發行的郵票還在打折,為什么在如此盛世下各種投資都可以在2004年豐收連連(在字畫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字畫的升值;在連環畫市場,我們同樣看到一本小小的圖書也升值驚人),為什么號稱3000萬郵迷參與的市場竟出現如此反差呢?這里我們不得不從中探察其中的緣由,那就是國家郵政部門失信于民的次數太多,那就是一些文件下發以后落實的不到位,那就是國家郵政部門對郵票壟斷的心態所致。對此所產生的不良因素也影射到眾多郵票參與者的心態,使市場上出現了眾多的“短線客”,出現了一些賺錢就跑,只要賺錢就炒的思維。同時這樣的影響也使眾多郵票參與者失去了信心,所以現在的市場還是我以前說的“現在不缺錢,缺的是信心”這樣的斷言,就是目前參與其中的郵商和集郵愛好者也有一種悲觀的情緒在其中。還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因為郵政部門的失信讓老郵迷不能歸來,以前流失的眾多郵迷也不愿意歸來。還是那句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其實,我們何止是一朝被蛇咬了,我們已經被蛇咬了很多次,所以現在人們的參與積極性被削弱也不難理解。
那么,歸根結底,我們的郵票市場如果要想徹底扭轉這樣的被動局面,筆者呼吁國家郵政部門不妨把保值這個“殺手锏”作為救市的絕招,那就是從2005年開始,對于新面市的新郵再出現打折,國家任何一個郵政部門都應該按照面值回收,讓國家發行的郵票不再打折,讓國家的“名片”不再受損。因為,我認為國家郵票發行部門的權威性是和國家人民銀行一樣的,如此的權威部門經常發行的郵票一面市就打折,我想這對國家郵政部門無疑是抹黑。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再如此下去,試想,一個賠錢的市場誰愿“玩”,不但沒有人繼續“玩”下去,就是現在的郵商和集郵愛好者也會再次步入逃離的行列。所以,郵政部門能夠以郵商利益和集郵愛好者的利益為重,相信這樣一個市場才能真正凝聚人氣,這樣的市場才能吸引資金,這樣的市場才能真正走向繁榮。
大江南收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