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郵市初顯牛市特征 上海證券報
2004年,郵市初步扭轉了自1997年以后的單邊下跌行情,全年呈現出巨幅震蕩的走勢,市場機會和風險同樣巨大,且為多年來所罕見。其主要特點是:從時間上看,行情幾番起落;從活躍板塊看,小版張一枝獨秀;從市場投機手法看,炒新繼續成為主要手段。
一、政策面全力做多,初顯牛市特征
近年來,尤其是2004年郵政當局推出了諸多利好政策。如大規模銷毀郵票、適當控制郵票的發行量、采取措施減少郵票打折現象、允許包裹貼郵票、嚴格控制各級郵政部門向二級市場傾銷貨源等。正是這些利好政策的集中出臺,使得2004年郵市行情成為1997年以來最大的一次。
二、行情一波三折,熱點難以持久
2004年郵市行情跌宕起伏,踏準節拍者獲利不少,而不適應者也很多。由于進入郵市的社會資金并不多,所以市場只能采取不斷炒作新品種的方式來制造熱點。積弱已久的行情使投資者猶如驚弓之鳥,因此短線投機炒作風行,熱點往往難以持久。
三、價格暴漲暴跌,市場風險很大
2004年郵票行情雖然比較強勢,但真正賺到錢者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行情的暴漲暴跌難以把握。以奧運普制片為例,其價格曾瘋狂上漲到9.8元一枚,隨后又暴跌至0.80元,成為2004年價格震蕩幅度最大的品種,不少人在其他品種上賺到的錢,全都賠在奧運普制片上了,市場風險很大。
四、傳統強勢品種恐被"邊緣化"
小型張、郵資封、片等傳統的強勢板塊近年江河日下,2004年弱勢特征更為明顯。市場有限的資金基本都集中在小版張身上,不少品種不僅成交很差,市場價格也不斷下滑。如果小版張一枝獨秀的局面難以改變,則郵市行情很難用健康來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