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有多少“黑洞” 苗一葉 |
發布日期:2004-12-9 12:1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郵市有多少“黑洞” 苗一葉
雖然管理層早已出臺了在郵票發行期一年內不得高于和低于面值銷售的規定,但由于受自身利益和下屬部門的小團體利益影響,一直沒有很好地執行,強調的也是對低于面值銷售的管理,對溢價銷售新郵往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結算價與面值、溢價之間形成的巨大利益黑洞,使一些部門和個人置規定于不顧,對噴熒光碼等監管措施置若罔聞,在二級市場行情稍好的時候就利用手里掌握的廉價貨源大肆放貨,市場資金被大量抽出,使行情難以展開。由于郵票是幾折甚至以印刷成本結算,溢價部分成了個人和小團體的灰色收入,對郵政的扭虧為盈沒有幫助,造成郵政不得不想辦法再發行大量的和花樣繁多的郵品來彌補虧損,比如開發小版、偽小版、最近的“國旗、國徽”不干膠等,溢價銷售不說,還在市場上高價炒作,不干膠的期貨就上百元,套牢了參與者,吸走了大量市場資金,反過來造成郵票市場行情的更加低迷。
溢價黑洞是伴隨炒新郵產生的,在行情火爆時新郵成為爭相追逐的對象,一些熱門新郵一面世就高于面值數倍,如8元面值的《聊齋》小型張和《步輦圖》小型張,上市的價格達到50元和35元,今年的前幾套小版也是與面值有巨大的差價,如《奧運會》開盤價65元,面值只有6.4元。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集郵公司很多還不敢到市場賣高價,只是利用一些熱門郵品搭售些冷門郵品,或者搭售自己開發的郵品,袋票、份票就是那時的產物,銷售還是按照面值,走后門者也是按照面值拿票,搭點郵品或給主管者點好處就可以了。隨著新郵炒作的升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有權的個人和單位不可避免地不再滿足于面值銷售,私分緊俏郵票,內外勾結高價賣給郵商等現象隨之產生,在掌握了新郵大多高開低走的規律后,甚至有些公司把集郵者訂的年票在新郵發行時高價賣掉,然后在年終再低價補回,后來有些省級公司也參與其中,高價的賣出后成堆地處理打折票,造成三四折的打折票充斥市場。市價賣出部分和差價部分進了個人的腰包和單位的小金庫,形成一個巨大的利益黑洞,這個黑洞使郵政虧損,市場失血,行情難起,政策落實不下去,市場參與者的利益受到極大損害。
在監獄工作的同學告訴我一個案子,一個村的領導因為賣地集體貪污,賣了兩千萬他們貪污了一千萬而全體入獄,驚訝于他們的膽大妄為,詳細了解后才知道,他們之所以敢如此干,是因為農村用地的價格和市場的價格差距很大,比如說農田的價格是兩萬元一畝,做為工業用地的市場價格至少可以達到10萬元一畝,他們在以10萬元賣了后,和村民說是賣了高價,5萬元一畝。他們認為本應該賣2萬元的地由于他們的原因才多賣了錢,才敢貪污這么多。
消滅這個黑洞其實也不難,嚴格執行國家郵政局的規定,禁止新郵在發行期內高于面值和低于面值銷售,不許在市場上炒作發行期內的新郵,實行全額結算等措施,嚴懲腐敗,嚴明法紀,讓市場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下運行,還市場一個明朗的天空,黑洞必將消失,行情會健康發展。
大江南收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