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片“瘦身”顯優勢 逢低吸納正當時 |
發布日期:2004-12-7 11:3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特片“瘦身”顯優勢 逢低吸納正當時[日期:2004-12-7]來源:信息早報 作者:吳貴樣[字體:大 中 小] 隨著TP28《傅抱石作品——東山絲竹》和TP29《南開學校舊址》兩套特種郵資片以單枚套面世后,使得一度被許多集郵者和投資者認為已成為“明日黃花”的特種郵資片引起不少集郵大眾的關注。《傅抱石》和《南開學校》的市場表現也不負眾望,不但沒有跌破面值,并且自發行以來市場價格一直分別高于面值30%和41%,達到1.10元和1.20元。
其實特種片的優勢并不少,主要由于存在全套枚數多這一弱點,造成其收藏、運輸、交易不便等等,以致影響其受關注度普遍不高。那么,單枚套特種片的發行,必將使其弱點消除,優勢得以發揮,并促使整個特種片板塊的投資價值日益得到顯現,甚至要強于紀念郵資封片。其優勢主要體現在:
一、題材優秀且很豐富。特種片相當于郵票中的特票,題材上包含了京劇、人文景觀、名勝古跡、山水風光、花卉、建筑等諸方面,這些都是集郵者十分喜愛的熱門題材,可謂套套都是精品。特別是TP2《梅蘭芳京劇藝術》,集郵者和投資者應重點關注。目前該片隨大盤下跌到僅15元左右,超跌現象嚴重,已顯示跌無可跌的跡象,正是集郵者拾遺補缺,中長線投資者逢低吸納的最佳時機。
二、發行節奏受到嚴格控制,發行種數少。自1994年開始發行特種郵資明信片至今11年間,僅發行了29套,平均每年不到3套。目前全套價格還不到350元,是郵市中典型的小盤績優股。即使生活條件一般的普通集郵者也能輕而易舉收集齊全,收集難度小。
三、發行量少,升值潛力大。特種片大多控制在20-100萬套的極少發行量,發行量超過100萬套的只有10套,僅占29套特種片的30%,發行量最大的《高山花卉》也僅426.71萬套。多與風光片的發行量相當,二者同屬發行量最少的郵資票品板塊,并且絕大多數長期處于深幅打折的境地,所以在郵政通信中消耗非常大,銷毀也大,各級公司基本不留庫存,不用擔心公司放貨的威脅。隨著集郵大眾對特種片認知度的提高,多為幾十萬至百余萬發行量的特種郵資片相對于號稱千萬集郵大軍的集郵者而言,無疑是僧多粥少,供求矛盾將日益突出。那么,在物以稀為貴和印量為王的大前提下,特種片的升值潛力不可小覷。
四、防偽性強,基本不會受到假貨的沖擊。假貨一直以來都是集郵投資中的一大風險,并且防不勝防,稍有不慎,投入的資金就可能血本無歸。而特種片迄今為止僅在1997年郵市大潮中有極個別品種出現一、二次假貨,并且很快被識破,增強了投資的安全性。
盡管特種片的市場形象不是很好,但筆者一直認為,特種片是極具升值潛力的中長線投資板塊。其實特種片在1997年的大行情和2001年的中級反彈行情中已經受到過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和青睞。發行初期一度被集郵者和投資者視為“雞肋”的《哈爾濱冰雪風光》特種片在1997年的郵市高潮中由啟動前跌破面值的12元上沖至令人吃驚的700余元,漲幅高達58倍。在《哈爾濱》和《梅蘭芳》特種片的帶動下,整個特種片板塊均出現漲勢如虹的局面,漲幅普遍達到15倍以上,令眾多投資者刮目相看。即使在2001年的中級反彈行情中,特種片的總體表現同樣非凡,均出現成倍的上漲。《媽祖》片由起步價的5元大幅上漲到25元,《上海浦東》高值組更是從15元左右猛漲到100余元,成為當時郵市中最大的“黑馬”。目前受郵市長期萎靡不振的大氣候影響,特種片再受冷落,一些人據此就認為特種片已成“死亡板塊”,顯然過于片面,是錯誤的,這只不過是一些人的慣性思維而已。當前除了小版張和新郵上竄下跳外,編年小型張、紀念郵資封片、JT郵票等等哪個板塊的行情不是原地踏步呢?總不至于將JT郵票、紀念郵資片等等都歸于“死亡板塊”吧。實際上,只要有錢賺的話,在當今交通便利、發達的時代,誰還會被幾箱小小的特種片所難倒呢?所以,我們不能總是用老眼光而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特別是《傅抱石》和《南開學校》單枚套特種片的發行,必將進一步激發集郵大眾對特種片的收集熱情。這一旦為市場投資者所認同,其爆發力不可低估。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4-12-7 11:33:17編輯過][/color][/align]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