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郵市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刊登在集郵雜志第12期)
——記“首屆中國郵幣卡市場發展高層論壇”
宏達
2004年10月26日,以“倡導健康收藏投資理念,促進郵幣卡市場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中國郵幣卡市場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長劉平源、副會長兼秘書長盛名環、中國集郵總公司總經理秦洪建、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戴志強、人民日報社新聞信息中心主任辛乘勝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集郵愛好者代表6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周鐵農為論壇題詞:“弘揚中華集藏文化”。
論壇由人民日報社新聞信息中心和北京市四達郵幣社主辦,北京市四達郵幣社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強主持了研討會。論壇共收到論文16篇,隨后的2天里,湖北集郵協會副會長馬驎,郵評人士殷新章、謝元宏、張健初以及各地集郵代表許少懷、鐘汝民、王仁亮、苗中鑫、大龍、王龍祥等十多人在會上宣讀了論文。
十多年來,在一級市場上只能預訂郵票,在發售期內的紀特新郵,人們在郵政窗口買不到;而在郵市上,新郵跌破面值淪為打折票,近年發行的“短腿”版票卻在郵市上溢價交易,使郵市上炒新郵成風。2003-2004年的郵市情況是:發行的多版式新郵被炒作的資金惡性炒作,結果是郵人一批批被套,致使目前郵市交易量急劇減少,只有少量郵商在炒作新郵,而真正的集郵者越來越少。
馬驎在論文《關于改進紀特郵票發行與銷售方式的若干意見》中闡述:郵政應遵循郵政運營規律,還紀特郵票的本來屬性,建議新郵發行應堅持小版化設計,不應搞多版式設計;每套郵票中的每枚郵票的發行量不要“一刀切”,應該采取“長短腿”發行原則,即常用面值郵票應該加大發行量滿足供應,而非常用面值郵票應該減少發行量。
殷新章在《郵市面臨革命性的變革》一文中對郵市炒作進行了客觀的分析,認為以炒作新郵為手段來支撐郵市生存的的理念已經過時,提出應該與時俱進,并結合目前中國足球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杜絕打折票的議案,對中國集郵和郵政的辨證關系做了闡述。
謝元宏的論文題目為《提升集郵凝聚力是當務之急》,他在分析了當前集郵的形勢后指出:當務之急是提升集郵的凝聚力,管理部門應該遵循市場規律,改進紀特郵票發行與銷售的方式。不要追求當前的部門利益,應該保護廣大集郵者的合法權益和經濟利益。確保郵票發行符合《萬國郵聯成員國集郵公德準則》之“發行量以滿足可能的業務需要及可預見的集郵活動的需要”的規定。
王仁亮在題為《郵政改制之上策》的發言中介紹了美國和日本等國家郵政的發展現狀,呼吁我國郵政部門實現真正意義的政企分開,郵票發行應堅持有計劃的總量控制,作為有價證券的郵票的發行額度必要時應該報財政部批準;集郵公司應該取消新郵經營,新郵應該首先在全國郵政窗口出售6個月;盡快全面執行國郵406號文件,使政令得以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