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新郵炒作 回歸價值開發(直言) |
發布日期:2004-11-25 16:4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放棄新郵炒作 回歸價值開發(直言)[日期:2004-11-25]來源:中國投資資訊網 作者:直言[字體:大 中 小] 自恢復集郵活動以來,郵市在場內經營者和熱愛集郵活動的集郵愛好者共同努力創建下,集郵市場由弱變強由小到大最終以高傲的姿態屹立在世人面前。這期間市場為傳播中華文明,弘揚集郵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把一個僅有數十萬的集郵群體,在短短18年中就迅速發展到2000多萬的集郵大軍,這一成果是輝煌的。探尋市場發展的歷程,不難看出市場把握了郵人的需求,走的是一條郵品價值開發之路,80年代中期是猴票價值的率先崛起,引發了市場的繁榮,91大潮是文革票的大幅上漲,帶動了郵票整體走出了一波大行情,97大潮是編號票于95年的率先走強,造就了集郵市場的再度輝煌,這是健康發展的市場必然結果。但97大潮的末期,由于郵總好大喜功圈錢心切惡意爆炒新郵,僅一枚香港回歸金箔張印上50元面值就炒到400~500元,至此新郵炒作就為健康發展的市場埋下了禍根,使郵市年年炒新不斷步入了漫長的熊途,走出了長達7年多的大的下降通道。現在面對低迷的市場,面對郵總幾乎沒有前期郵品的情況下,炒新就是郵總圈錢的代名詞。炒新毀了這個市場,炒新把2000多萬的集郵大軍變成現在的100多萬,是炒新把全國各地郵市變得如此蕭條。
炒新之所以有這么大的破壞力,就在于它不僅是郵總對郵民的涸澤而漁,更重要的是它打碎了郵品價值投資收藏理念,使郵品違背價值規律而發展,造成郵品價值顛倒的混亂局面,一次又一次的愚弄郵民的感情,使好端端的一個收藏品投資市場變成了一個投機炒作的市場。面對這樣的市場,面對這樣的投資收藏氛圍,怎能不讓集郵者投資者望而卻步,怎能不讓郵人遠離這個市場甚至離開這留戀已久的集郵隊伍。
炒新是投機這是郵人都清楚的,可有的人明知投機而不能自拔,天天罵郵總,一有機會還要緊跟給郵總捧臭腳的炒家走,這是何苦呢;鼗爻葱卤惶,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真有股子蠻勁。
以前炒新是逢新必炒,新郵面市總要高出一大截,F在炒新變換了手法,表面看上去好象很有道理,實際上那只是披上了一層美麗的面紗。以鄧小平郵票為例,發行量1110萬套,每版面值6.4元,現價23元以上,是面值的3~4倍。鄧小平小版票在市場成交中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溢幅,原因就在于采用小版式的設計與印刷,給看慣了大版票的郵民一個全新的感覺,炒作中再折合成277.5萬版,無形中使其產生量小效應,實際上這就是對新郵的版式炒作。面對新郵的版式炒作,面對05新郵發行小版化,能否認清版式炒作危害至關重要。版式炒作由于是建立在以版為單位基礎上的量價比,所以使新郵內部的正常比價出現不合理,和前期郵品相比更是相差甚遠。那么版式炒作是建立在一種什么預期上呢?無非就是讓我們集郵者都集整版郵票,要么為什么要折合成版來計算呢?版式收藏只是集郵者的個別行為,面對未來新郵發行都是這樣的小版票,要多少有多少,這樣的小版票還新穎嗎?因此這種違背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預期,是注定不能成功的,而炒家的心里也是最清楚的,所以說對新郵的版式炒作是投機,它只能使官商勾結中飽私囊,套牢一大批投資者導致市場更加低迷。郵品的價值與量的大小有直接關系,但與版式量的大小沒有直接關系,郵品的套量與版式的量有著根本不同的意義,這一點決不能混淆。
要活躍這個市場繁榮這個市場就要回歸郵品價值開發,就要根據未來集郵者的實際需求,從套票收藏的角度出發,選擇品種積極運作開發價值,以達到郵品的有效沉淀為目的,這才是發展市場的良策。
現在市場上潛力品種很多,但很少有人光顧,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熱點品種上,而忽略了低價效應的品種。足球A能走出持續發展行情,難道很多潛力品種就不能走出持續發展行情嗎?為何非要都擠在熱點品種上呢。有些品種能走出持續發展行情,是因為它有持續發展的空間;有些品種不能走出持續發展行情,是因為它沒有持續發展的空間,最起碼短期內沒有。對于這一點散戶有可能糊涂,但大的主力資金和莊家決不糊涂,精明的很那,因為這是真刀真槍玩了命。
有人總為出貨而擔憂是因市場沒走好,97大潮時有的人有貨嚇的不敢出,一旦出了就買不回來了,F在面對中國13億人口,集郵收藏前景遠大,要想沉淀掉現有多余郵品還難嗎?當前最要緊的是嚴防高價的新郵對市場的沖擊。
最后借用郵友的一句話:讓價值投資的颶風狂掃郵市每個角落,讓價值投資的正義大旗占領郵市制高點,在勝利的高地上空迎風勁飄!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4-11-25 16:44:40編輯過][/color][/align]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