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傳郵政可能允許特快專遞貼郵票,先不說消息的可靠性,先來分析一下如果消息屬實的話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我不是搞郵政的,想查一些資料也找不到,只在網上搜到了2001年的一條消息:2001年,全國郵政函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0.1億元,包件收入完成28.3億元,報刊收入完成54.3億元,特快專遞收入完成49.9億元,郵政儲蓄完成148.2億元,匯票收入完成17.7億元。據預測,我國的速遞業務量在未來5年內將成倍增長,這對中國郵政而言,無疑是一個機遇。如果消息屬實的話,就是說2006年郵政的光特快專遞業務就將接近100億元的收入。可能嗎?據我猜測,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簡單,郵政特快的壟斷并不徹底,民營企業和外國大公司的靈活多變經營方針要比中國郵政的反映遲緩有吸引力的多,如果不是國家支持,早就被擠垮了,更不要奢談什么百億收入了。當然事情總要一分為二來看的,反過來看,我們也許會得到一些對我們有利的信息。可以想象的是:假如中國郵政這幾年來特快專遞業務一直沒有什么大的起色,中國郵政會不會想方設法把它搞好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他會用什么方法呢?特快專遞可以貼郵票也許就是一個很高明的方法。特快專遞可以貼郵票一可以有效的利用自己的壟斷資源郵票給競爭者以有效打擊;二可以避免郵票的使命的提前終結,促進郵市的繁榮;三是可以給全國集郵愛好者和提出議案的人大代表一個很好的交代,全面制止郵票打折現象的發生。唯一的影響是可能是在實行的前幾年會對郵政的收入有所影響,以及郵政內部權利分配的平衡上。當然了,這些都是郵政自己種下的惡果,正所謂:解鈴還需紀鈴人!
至于對郵市的影響我就不多說了,肯定是實質性的。每年百億的郵票消耗量是什么概念?我想到時候也許一千萬的發行量都屬于短腿品種了,更不用說只有幾十萬,上百萬的品種了。筆者的判斷是:如果利好屬實,對郵市的推動作用將是實質性的,比銷毀多少郵票管用。大盤將全面啟動,打折型張(大面值,適合貼特快專遞,前期銷毀的30億里打折型張居多)將逐步回復面值。部分題材優秀,發行量少,消耗大的品種將會有驚人的漲幅。比如02小足球,03,04小版,還有前期的一些得到大家公認的優秀品種。當然了,這一切現在都還猜測。我們要做的就是準備好子彈,時刻準備著前進!
作者:運籌帷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