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賴資源占有 炒新乃“無私奉獻” 集郵博覽 吳榮先 |
發布日期:2004-11-12 11:3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暴富賴資源占有 炒新乃“無私奉獻” 集郵博覽 吳榮先
前不久,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研究”課題組推出了《當代中國社會流動》一書。在這本書中,中國社會被劃分為十大階層,分別是: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經理人員,私營企業主,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個體工商戶,商業服務人員,產業工人,農業勞動者,城市無業或失業半失業者。
調查顯示,42%的公眾認為,國家與社會管理者占有相對較多的社會資源,其次是私營企業主(23%),經理人員(21%)。而這三個階層正是分別位于社會分層研究結論中第一,第三和第二的位置,是處于社會最上層的三個群體。
對于郵資票品資源占有問題,實際上是由郵政局領導,票品局局長,集郵公司經理和具體主管人(有特權的辦事員)控制,他們通過私商將最新,最緊俏的郵資票品資源以期貨的行式,整包整件地高價預售到二級市場,再通過拉高,炒作,取得第二次利潤,最后是大放貨砸盤,砸到市價最低甚至低于面值時,再買回來入庫,配入年冊,配售給集郵預訂戶。這種“洗錢”,從1997年的“香港回歸”金箔張開始成為通例,使凡是與新郵資源沾邊的人都可以吃到一杯羹。這種心照不宣的行規,敗壞了郵政部門的“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的公德,使集郵公司成為放貨公司。
“香港回歸”金箔張50元面值,成本不到3角,毛利潤已達49元,集郵者卻因面值過高無法使用,2000萬枚,毛利有9個億,暴利洗走了多少,需要審計部門、財政部門認定。第二次洗錢是70元的外殼,純利近14個億,入賬在中國集郵總公司。第三次洗錢是各級公司的公開搭售價,1997年7月1日夜間,某些地方郵局賣出了一些金箔張,但無不搭售紀念封,明信片,以及價值8元的“回歸”小型張,2元的郵票等,按照搭售最少30元,售出100萬枚估算,圈去了3000萬元,搭售獲利部分歸地方所有。第四次洗錢是公司經理的內部照顧價,最少的200元一枚,最高的400元一枚,取中間值300元,以批出500萬枚估算,高達15個億!其中黑錢有9個億。第五次洗錢是牛素娟在武漢表態大量回收打折金箔張后,郵市二次炒作高潮,公司再次放貨,以每枚180元估算,放貨300萬枚,總值5.4億元,黑錢1.8億元。稍微總結一下,可知一個金箔張,其中就有近20億元的黑錢或灰錢游離于正規銷售之外,不合理的資源分配與“二鬼子”配合炒新,該培育出多少百萬,千萬富翁啊! 通過對“金箔”黑錢的分析,可知每次炒新的暴利,與新郵被拉高于面值的倍數及總價碼有關。“金箔”張發行總價碼10個億,拉高到400元時,高于面值8倍,暴利已經高于發行價。2004年猴大版面值19.2元,最高138元時,高于面值6.6倍,217萬版,總盤子為1.4億元,已被炒作數次,比照金箔張合理推測,暴利也在1.4億元以上了。它與金箔張一樣,火候已老,有點煮糊了的感覺,再拉恐怕純為炒作者抬轎子了。
再推理《奧運會從雅典到北京》小版,期貨價60元,面值僅6.4元,瀑利有9倍,總盤量5000萬元,實在是一個可炒的郵品,如果反復炒作幾次,跟風者將奉送5000萬元給“最上面的三層”。當然,節拍踏得好,消息又靈通,你也許可以成為此次的贏家。可是從北京郵市的奧運片,八仙畫片看,哪個跟風者不是套牢族,獻血者?跟風者,敬請三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