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家 捂家 藏家 閆斌
集郵收藏界有三種人,代表著三種投資觀點,即炒家、捂家、藏家。在郵市常聽人說:藏家不如捂家,捂家不如炒家。在收藏界更信奉:炒家不如捂家,捂家不如藏家。這是兩種不同的投資理念,并在不斷的爭論中,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度”的問題。還有一句話是:不怕套,套不怕,怕不套。意思是說只要心態(tài)好,有捂性,郵票套一段時間總會解套賺錢。
炒家者,顧名思義,以炒作為生,投機加投資,短線獲取差價利潤。炒家在2004年郵市大潮中終于一顯身手,賺得盆滿缽滿,炒的不亦樂乎,人人喜笑顏開。美猴王大鬧天宮,大有戰(zhàn)勝其他兩“家”,獲得偉大勝利的味道。可是到底誰笑到最后?誰被“套牢”?斷線最怕被“套”,解套何其難!被套郵品猶如廢品、垃圾,被冷落得不值一提,成為笑柄,解套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
捂家是最中庸、最精明的一族,“該出手是就出手”,屬于中長線投資,適合與上班族的業(yè)余投資。捂家既有炒家的投機思想,又有藏家的收藏理念。但要會“捂”,捂起來不撒手,不是好捂家。而這種人往往是最沒主見的一族,人云我云、人拋我拋。中線不好把握,只靠直覺,不溫不火,慢條斯理。
藏家無疑算是執(zhí)著的收藏家。信奉“長線釣大魚”,可又不是為了釣魚而釣魚,樂趣全在釣的過程中,況且有的還不“賣”魚。枚枚郵票都收藏,總有一枚總相宜。解放區(qū)票、民國票等老郵票雖然沒人炒,有的卻是天價,藏家既有郵識又有郵品,可謂雙贏。藏家的藏品
只有“炒、捂、藏”三者相結(jié)合,與時俱進、頭腦靈活、避免風險,才是最聰明的。三“家”的爭論還會持續(xù)下去,不必正個你死我活。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各自有各自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