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郵票價值的回歸 辛 由 |
發布日期:2005-1-26 18:3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期待郵票價值的回歸 辛 由
郵票,你是集郵者心中難以舍棄的至寶,你是孩童們眼里色彩斑斕的世界,你是經營者挖掘不已的寶藏。郵票,你到底是什么?自從1840年英國的羅蘭•希爾為了寄信方便而發明了郵票以來,郵票這小小的方寸紙片,就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有人為它癡迷,有人為它瘋狂……
郵票的魁力與郵票的價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及高科技通信手段的進步,各國的郵票印制越來越精美,郵票的文化和政治色彩越來越濃烈,郵票作為收藏品的成分也越來越顯著。世界各國都把郵票的發行與宣傳本國文化及經濟成就結合起來,這小小的郵票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家名片”。郵票一旦成為了收藏品,它就與古董、字畫等收藏品一樣,客觀地存在了投資價值,我國及世界各國價值百萬以上的集郵票品比比皆是。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人們渴望自己的收藏品增值、甚至部分人以此作為投資經營為目的,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據本人所知,我國許多人都是在幾次集郵高潮中加入集郵隊伍的。事實已經證明,郵票的增值是推動集郵活動發展,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郵隊伍中來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目前連續多年的郵票深幅打折,正是造成集郵者大量流失的一個主要原因。人們誰也不愿意看到自己收藏品的價值大打折扣,也沒有人會僅僅為了好看而去花費那么多資金去買郵票。論科學知識,它不如科技書刊及網絡學習來得更為直接;論漂亮美感,它不如畫報及掛歷那樣鮮亮奪目,現如今,世界上比郵票好看的東西真是太多了!那就只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內在價值比好看更吸引人們去收集郵票!事實上,我國有許多如“庚申猴”、“全國山河一片紅”等郵票,在眾多的集郵者中廣為追捧求索,以得到其一而以為自豪,不能說不是因其價值。
郵票的升值與郵票的消耗
就我國發行的紀特郵票來看,有多少數量進入了通信流通領域?紀特郵票一經發行(少數甚至還沒有到發行期),就直接到了新郵預訂戶及郵商的手中,沒有多少用于郵政通信消耗。因此,在面對比西方很多國家人口總和還多的我國,發行量只有幾百萬以至幾+萬的票品卻在郵市上深度打折!如果我國的紀特郵票用于通信流通消耗,就是發行幾干萬郵票的數量也不過分。但是根據我國目前的發行政策,現在紀特郵票僅僅在一些新郵預訂戶及郵商手中流動,許多郵政營業窗口甚至不允許貼用紀特郵票。對于實際上僅有的100多萬的集郵者來說,發行量豈不是太高了嗎?郵市上郵票打折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我國郵票打折的最根本原因,是新郵發行政策的失誤,是少數郵政部門違規銷售造成的惡果。不然,市場上那么多打折的郵資票品從哪里來?為什么像“玫瑰”連體片那樣嚴重違規的票品會漫天飛揚,為什么至今市場上還有那么多打五六折的郵資賀年片在傾銷?這種損害國家利益及郵政企業利益的行為為何屢禁不止?
價值的回歸與集郵的希望
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好集郵文化與集郵經濟的關系,既不要否認集郵的經濟效益(不論對郵政企業還是個人);也不要過多地渲染集郵儲財增值,造成人們大肆對郵票進行炒作。如何做好市場的調控,準確地把握好收集郵票欣賞與投資市場之間的關系,也是郵票發行部門需要特別研究的一個課題。而目前集郵隊伍不斷萎縮,說明了我們在郵票發行工作中,曾被所謂“2000萬集郵大軍”的浮夸數字所謎惑,大幅度增加發行量的決策是個失誤。因此,解決我國集郵者嚴重流失的問題,取決于我們的管理者及經營者,對于郵票的管理調控藝術及經營策略是否高超。假如不按科學規律辦事,脫離實際地制定發行政策與票品的發行量,盲目地推動市場炒作或者片面地反對郵票投資活動,都會給我國集郵事業帶來極大的傷害。只有承認了這個事實,對中國集郵現狀及我國集郵隊伍構成有個清醒的認識,才可能制定出一個切合實際的郵票發行政策來;只有走出了郵票打折的怪圈,讓人們覺得自己的收藏是有價值的,人們才會重新回歸集郵隊伍。否則,振興中國集郵事業就是一句空話!
中國集郵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