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要實實在在落實(張健初) |
發布日期:2004-10-15 8:5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張健初
管理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紀特郵票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發一個月了,但市場行情只是向上好了兩天.便又開始調頭下行。其中新問世的“人大50年”、“雞血石印”、“綠絨蒿”和“漆器與陶器”小版,市價分別從最高28.50 、 36.50 、 28.50 、 27.50元,下降到最低24、31.50、24.20、24.80元,除“漆器與陶器”跌幅接近10%外,其余各款的平均跌幅,都在15%左右。這種現象引起市場參與各方的不解,為什么在政策面向好的大背景下,市場仍不能走出盤整局面?
深層次分析,此次行情下滑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違規貨源,對市場信心的再度沉重打擊。必須承認,隨著《關于進一步加強紀特郵票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發,新郵小版流入市場的量,一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如與“通知”同一天問世的“人大50年”,當天在上海露臉的量,甚至不足百版。9月17日亮相的“雞血石印”,在北京,流動量也只有千余版。而9月19日推出的“綠絨蒿”,京滬兩地郵市相加,也不過兩千來版。“漆器與陶器”亦如此。后兩天市場流量雖有增加,但也縮頭縮腳,成不了氣候。受此影響,市場資金與市場人氣參與信心再度恢復,市場成交也迅速放大,行情隨之步步穩固上行。但到國慶長假前的最后一個周末,市場秩序在有效維持十多天后,極少數集郵公司的違規貨源,又堂而皇之在市場出現。隨違規貨源流量逐步加大,郵市行情下滑的速度也隨之加快。
從表面上看,違規貨源與市場行情是一種牽連關系,違規貨源是導火索,它直接引發了行情下跌的危機。但事實上,違規貨源更是檢驗發行方管理威信的試金石,相關政策能不能落實,落實的程度、進度與力度如何,通過違規貨源入市流量的變化,可以真實地體現。此次違規貨源對市場的沖擊,更深層次,反映出發行方相關政策落實無力,說重些,也是管理層執政軟弱的具體表現。從這個角度講,因為此次受違規貨源沖擊的下跌行情,更大程度上,是參與各方對政策失望,由此延伸。也就是對管理層執政能力的再度懷疑:盡管《于進一步加強紀特郵票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每一項措施都十分到位,但能不打折扣百分之百貫徹下去?從目前現實情況看,難。
另一個方面,極少數集郵公司究竟有多大能量,為什么敢置管理部門高度權威而不顧,頂風違紀,向市場違規放貨?往小里說,這是地方保護主義在其中作祟。極少數集郵公司為局部利益,為眼前利益,貪圖一點小利,玩小聰明,拼死吃河豚,屬典型的違紀行為。但往大里說,違規“集郵公司”之所以大張旗鼓大膽妄為,明擺就是把管理層相關政策不放在眼中。這一點,從《關于進一步加強紀特郵票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標題中也可以看出。既然是擲地有聲的好政策,為什么還要“進一步”?既然有“進一步”,那就說明前期的政策落實不到位,最起碼實施力度值得懷疑。“進一步”本身就是對違紀行為的一種放任,一種縱容,一種姑息。已經有“進一步”了,之后接二連三“再進一步”、“再再進一步”又何妨!長此以往,違規放貨現象斬不盡殺不絕,郵市最終會出現人去樓空的悲涼局面。受害的,不僅僅是郵市參與各方,也包括極少數集郵公司在內的郵票發售方。
盡管如此,參與各方仍眼巴巴看著管理部門進一步的態度,行情變化也等待著政策的最終變化。其實管理層治理郵市的相關措施,不在乎細小,不在乎具體,而在乎嚴格貫徹。一條能落實到位的好政策,比一千一萬條空喊的口號要強得多。
來源:中國集郵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