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新郵發行最密集的月份。發行的新郵有兩大特點:一是題材熱點層出,二是版式豐富多樣。5套新郵中,最受郵人關注的,是17日問世的“雞血石印”。雞血石是四大印章名石(其它為青田石、壽山石、田黃石)之一,產于浙江省臨安市昌化。雞血石印材產于浙江省臨安市昌化。最早由元代畫家王冕取作印材,后傳入皇宮,清康熙后多為皇室成員選用。此次郵票選用的,是“乾隆寶璽”與“嘉慶寶璽”兩方。19日亮相的“綠絨篙”,歸類于花卉郵票,該板塊長期受到集郵者喜愛,如“牡丹”、“荷花”等。22日面市的“漆器與陶器”,為中外聯合發行郵票,主圖分別為楚漆器“虎座鳥架鼓”(中)和“古古丹尼陶罐”(羅)。另外兩套“人大50年”、“國旗國徽”為政治題材,意義重大,影響非凡,自然也不容小覷。
相比之下,2004年12個月,9月新郵版式變化最大。雖說發行5套新郵,但大小版式卻達到9個,這之中,包括比小版還“小版”的準小版,和基本接近小版的類小版。5套新郵中,“雞血石印”為單一版式,但版式設計為8枚4套郵票,面值也只有11.20元,明顯是專門為市場而打造的。而小版中的“人大50年”,每版只有3套郵票(套版張),面值為4.80元,發行量70萬(為“八仙過海”7.526%),更是超小版設計。其它4個大版,“漆器與陶器”13枚郵票,“綠絨篙”12枚郵票,“人大50年”9枚郵票,“國旗國徽”8枚郵票,也與小版版式相差不大。
9月,又是新政策再度出臺的月份。管理層推出《關于進一步加強紀特郵票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并重申“保存郵票包裝以及防偽標簽備查兩年”、“嚴禁散版、破版與全張全封調換”等細則,增加了違規責任人必須承擔連帶經濟責任的條款。并首次提出“管理與經營主管不得相互兼職”、“郵資票品管理人定期輪崗”的新精神。管理層在郵市進入黃金季節前,及時推出“通知”,目的十分明確,就是在搶先一步規范市場,從而保證行情能健康有序地向好的方向發展。
從9月幾款新郵小版的流量看,管理層的“通知”,正在得到有效落實。如“人大50年”,發行當天小版在上海市場的量,甚至不足百版。“雞血石印”在北京也只有千余版的量在其中流動。而“綠絨篙”,京滬兩地郵市相加,也寥寥無幾。后兩天這三個品種在市場上的量雖有所增加,但也縮頭縮腳,成不了大氣侯。新郵小版上市數量減少,“需大于供”場面重新形成,其市價也隨之相應抬高。其中“人大50年小版最高時接近30元,為面值6倍強;“雞血石印”相對高位也在37元左右,高出面值230.35%;“綠絨篙”開盤定位就在29元附近,為面值的329.54%。最有趣的是,“雞血石印”小版頭兩天曾遭空方打壓,最低時市價在30元區域徘徊,結果做空方期貨放出去,后續貨源無法兌現,無奈之下,只好高價從市場強行回購。一高一低,之間震幅在20%以上。
由于前期系列政策落實過程中,雷聲大,雨點小,因而參與各方對“通知”的最終的結果,仍然持觀望態度。這也是近階段市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老是沒有大的突破的原因。估計參與者的觀望心態仍然要持續一段時間,因而市場在一定時間內,還會維持這種不上不下的盤整格局。
來源:信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