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人都說中國股市是政策市,郵市中人也說郵市是政策市。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資本市場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政策只能影響市場,而不能改變市場。
有一種說法: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國家的財政、金融等政策直接或間接地調控著股市的發展。還有債市、期市、匯市等也與國家經濟密切相關,因此稱股市等為政策市應是名符其實。對于郵市而言,如何看待?如果將政策分為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的話,個人理解,對郵市影響較大的是國家郵政局制定的微觀政策和中國郵票總公司的一些具體措施。因此,郵市中人所說的政策市,應理解為微觀政策影響下的政策市。
對于國家的財政、金融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而言,并不對郵市產生直接的影響。這是因為:
1、郵市與國家經濟的發展關系不大,郵市的過熱、過冷不會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而僅僅是所謂的“國家名片”在形象、榮譽上受到了損傷。從郵政內部來看,郵市的過熱、過冷有可能對郵政系統的經濟效益發生影響,但基本被消化在系統內部,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影響較小。
2、郵市的主辦者是民間企業或團體,不是官方,被冠之以收藏品市場,而股市、債市、期市、匯市均是國家主辦。
3、國家對郵市的關注度不高。國家對股市、債市、期市、匯市關注度相當高,特別是近年來,政策性調控市場的手段頻頻發生。而對郵市基本不予關注,郵票打折幅度之大、時間之久是世界所僅見。
4、郵市還不能稱之為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是融資。郵市由于不是官方主辦,且郵市的特點使得融資相當困難,因此勉強稱之為投資市場,而不能稱之為資本市場。
5、宏觀政策通過其他方面間接影響郵市,但影響力度將是有限的。比如利率調整影響居民存款的投資方向等等。
6、郵市受到宏觀政策的影響較小。具體表現在,97年之后,股市行情持續上漲到2001年的2200多點,而郵市卻一蹶不振。
7、郵市對經濟的影響,有可能出現在郵市火爆的時候,大批民間儲資涌向郵市。但是,從理論上講,中國民眾長期以來形成的儲蓄習慣,不會把儲蓄資金過多地投入到其他方面;從實踐上看,股市多年的發展,民間資金進入的份額也是相當有限的。
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郵市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甚微,是民間自發的一種收藏品市場,只是由于時代的發展兼具了投資功能。盡管溫總理的親民政策有可能在某一天惠及郵市,但在時間上我們需要的是,信心+耐心。
對于收藏品投資而言,大額收藏品投資的冷熱,如字畫、古玩等,與企業、特別是民間企業的發展有關,民間資本的積累有可能促使這些收藏品升值。小型的收藏品,如郵票、錢幣等,與國家的穩定狀況有關,即所謂的盛世興收藏。
縱觀04年的財政、金融政策,市場人士普遍感到政策偏緊,而房地產、股市、債市等投資市場受銀根緊縮政策的影響已經顯現,但是如若資本市場過于低迷或者持續低迷時間過久,由于股市等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利好政策定會出臺。
再看郵市,身處郵市的人們,也有人持有這樣理解國家財政金融政策的觀點:就是認為國家宏觀調控資金偏緊,使得資本性投資市場產生低迷,就有可能使得一批投機資金流入郵市。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郵市的特點是資金流動性差,而投機性資金一般會在股市、債市、期市、匯市等市場選擇。但是可能性小,不是說沒有可能,一些投機資金是有可能進入價值低估但基本面向良好方向發展的郵市的,那就要從根本上依賴于國家郵政局的微觀政策和中國郵票總公司的具體措施。
摘自:中國郵幣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