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議將生肖選題列入田村卡發行計劃,是1995年初,當時田村卡的發行權,剛由地方收歸中國電信統管不久。經過1994年“鮮花、地圖”、“長城”、“國慶”以及“梅蘭芳”等成功策劃,生肖選題自然而然成為1995年發行計劃的首選。由于生肖選題的郵票與錢幣發行都獲得成功,因此中國電信對生肖選題田村卡發行胸有成竹。
1995年1月31日,活潑可愛的乙亥豬,緊隨郵票之后,彈奏著歡快的鋼琴曲,登上田村卡。“乙亥豬”發行量為100萬,面值50元。發行后,在通信消費小圈子內好評不斷。但直到1996年4月,田村卡收藏開始形成風氣,這只憨態可掬的“乙亥豬”,才逐步引起收藏者注意。由于前期大量通信消耗,“乙亥豬”新卡實際存世量極少,因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這也導致以后一年多時間里,其市價始終處于非理智快速上揚態勢,最高時,曾攀援到1800元,成為田村卡中舉大旗的“金猴”。
一年之后“丙子鼠”問世時,田村卡收藏已處于萌動初期。因而踩著滑板打電話的“丙子鼠”一問世,就有收藏者悄悄關注。也恰恰如此,“丙子鼠”電信通信消耗極小,這就為其市場價的上行,制造了相當大的阻力。盡管如此,“丙子鼠”也一度高居在550元上方。
“丁丑牛”是1997年2月7日發行的。此時田村卡井噴行情一觸即發,包括“丁丑牛”在內的田村卡新老品種,市價完全由收藏市場所控制,電信管理層無法左右。田村卡發行本意,被市場畸形扭曲,街頭無數田村卡機,也因話卡購買困難而閑置。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電信采取了緊急加印舉措。原本120萬的“丁丑牛”,又增印120萬,正好翻了一倍。240萬的“丁丑牛”一下子便把卡市砸懵了,投資者信心受挫,卡市行情調頭往下,從此走上漫漫不歸路。敲打著中國腰鼓的丁丑牛,鼓聲哀哀。
1998年“戊寅虎”和1999年“己卯兔”;盡管發行量相繼縮減到160萬和140萬,但受到重創的卡市,大背景、大環境以及人氣已經與前兩年無法相比,因此無論踢足球的“虎”,還是吹喇叭的“兔”,都激發不起投資者的熱情,只得默默在市場自生自滅。
從“庚辰龍”到“丙戌拘”的后七枚生肖卡,2000年2月被中國電信一次性推出時,市場爭議很大。贊同者的理由充分:田村卡機的出現,是現代通訊的一次革命,其來如排山倒海,短短幾年,便遍布全國各地。但去也勢如破竹,一夜間就要從城鄉消失。原計劃連續發行十二年生肖系列,也因田村卡的退出難以為繼。中國電信一次性推出后七套生肖卡,盡管有些勉強,但基本還是從集卡者角度考慮,也算是一種殘缺的完整,多少有溫和的人文色彩。但反對者的陳詞也十分激烈:一次性將“庚辰龍”到“丙戌狗”后七枚生肖卡出齊,從文化角度,是一種無聊的做秀,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嚴重褻瀆;從游戲規則上看,不僅有悖田村卡發行常理,而且明顯有在卡市圈錢的嫌疑。后七枚生肖卡發行量為22.8萬套,相比CNT-61“澳門回歸”(15.8萬),增幅高達44.3%。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庚辰龍”至“丙戌狗”后七枚生肖卡,創下田村卡發行多個之最:中國電信最后一套關門卡;中國電信2000年唯一發行的田村卡,中國電信同一天推出套數最多的田村卡;中國電信發行量相同率最高的田村卡。同時,這也是中國電信第一套專門為集卡者收藏發行的田村卡。
經過前期消耗、退市以及置換,包括此次徹底銷毀,生肖系列的田村卡,原有格局已經被徹底打亂。前期的“乙亥豬”存世量可能小一些,但市價相對較高(200元),中期“丁丑牛”、“戊寅虎”、“己卯兔”量可能大一些,但市價相對較低(40元)。宏觀角度,各有各的價值取向。但總體看,十二枚生肖卡的市價都相對偏低,對于收藏者,這是一個能輕松跨越的低門檻,如果有心介入,不長時間內,肯定會有意外回報。
摘自: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