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春潮演繹至今,可以說已經暫時告一段落了。縱觀進入6月份的市場表現,一方面,前期被熱炒的大多數品種大幅下調,尤其是具有郵市風向標作用的猴大版、足球、亞展加字以及2003小版系列反彈乏力,價格逐漸下挫。以猴大版為例子,6月12日的市場價格跌破了60元大關,最低下探到了54元,基本上又回到了今年春節前后的價位上;另一方面,由于“4·23”封庫的票張、年冊下一步如何處理的政策尚在“朦朧”之中,市場彌漫著濃厚的觀望氣氛,多、空雙方分歧加大。市場唯一的亮點是打折“花票”、20分版票及打折編年型張等,表現出一定的抗跌性,其中的一些優秀品種甚至拒絕回調。
今年的郵市,從4月份回調以來,雖然出現過“4·23”封庫的重大利好,但市場也僅僅是象征性的反彈了一下,隨后又旋即掉頭下行,這當中,雖然足球A曾經出現了短期的突破走勢,但終究難成氣候、無力回天。這其中的微妙原因,筆者有個直覺:恐怕“導爆索”應該是從四達郵幣社召開的“座談會”上透露出來的“朦朧”原因吧。因為會上國家郵資票品司有關人員的講話,導致了市場對諸如“停發普票”、“全部銷毀封存票張”、“出臺郵票調價表”等政策性利好強烈預期的破滅,加上郵市傳統的“歇夏期”即將到來等等不利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市場投資者的信心受到了重創。所以,在隨后展開的回調中,市場的重要支撐線如同虛設,應聲而破,一片風聲鶴唳,多方防線土崩瓦解,許多恐慌盤紛紛出逃,導致了市場的進一步下挫。綜觀當前的市場現狀,以下二個方面的特點尤為突出:
1、宏觀政策面來看,國家郵政支持市場行情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決心沒有改變,市場的大環境是良好的。這點毋庸置疑,但是,期望政策“一刀就落地”的想法也是不現實的。應該知道,有些政策利好總是在市場到了比較“危險”的時候才肯出臺。另外,外界的力量只能影響市場的逐步演變,不能立即左右市場。目前的市場剛脫離底部區域,正運行到了脫離底部后的磨合期與調整期,樂觀的估計,這次磨合、調整和筑底可能將延續到7月下旬、8月初才能結束(因為7月底以前國家郵政關于“4·23”封庫郵票、年冊的處理政策將會出臺和明朗)。
2、郵政管理層與市場投資者所預期的目標不一致,存在較大差異。因為今年國家郵政管理層迫于全國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人大代表們的題案的壓力,主要目標是希望解決編年票、張的打折問題,通過消滅郵票打折使郵市逐步走好;而市場參與者則是通過投機的手段來炒作2004年的新票和2003年的次新票來追逐暴利,雙方暫時難以形成共識。所以,市場參與者希望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的投機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確實不利于整個市場大局的持久發展,而國家郵政管理層也在千方百計地(如新郵票破版、小型張拆封供應等)制止這種“炒新”行為,鼓勵投資,制止投機。
當然,上述二個方面的特點是主要的,影響市場的還有其它一些因素,如市場交易的真實、誠信與公德問題,龍頭板塊問題,歇夏期問題等,這里不多贅述。總的來說,用中長期發展的眼光來看,中國的郵票市場將按照自身的運行規律,正逐步脫離長達七年來的低迷,步入復蘇階段,在政策支持和基本面向好的情況下,必將一步步地走出低谷,并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持續向好;但是,短時期內,也就是在7月下旬到8月初的這段時間內,市場的主流趨勢是磨合與調整。投資者在這個時期內,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心態,明確郵政管理層的用意,跟著政策走;自覺抵制炒新和過度投機行為,選擇早、中期的優秀品種擇機建倉,進行中、長期投資。
最后,筆者在這里再次呼吁郵政管理層,應該盡快按照《關于郵資憑證發行問題的若干規定(試行)》第五十九條:“郵資憑證中的紀念郵資憑證、特種郵資憑證在郵政窗口的出售期為一年。在出售期內的紀特郵票及其他郵資憑證必須按面值或規定的售價出售,不得加價或降價”的規定,嚴格管理、規范郵市的經營行為,有效遏制市場上的炒新和過度投機:建立良好的市場投資環境,鼓勵投資者樹立中長期的投資信心,從而使郵市走上良性發展的康莊大道。
摘自:大江南收藏